新的“華夏共和國”很快呈現出了和暮氣沉沉的滿清封建王朝完全不一樣的氣象。
在春節過後不久,禮部就專門釋出公告,開始向全國各地徵集國歌地詞曲,為新的“華夏共和國”制定國歌,提出來地要求是“兼西國之長,以我中華文化為依歸,求振民心、揚國威之意”,民間的文人藝士紛紛獻詞獻曲,連海外的華人和駐外使館人員都參與了國歌的創作,馬曾讓孫綱也試試,孫綱搜腸刮肚的想了半天只想出來了幾首後世流行過的比安勵志歌曲,諸如《長城》、《大地》和《光輝歲月》之類什麼的,這些歌平時聽著不錯,可要是拿來當國歌,可就有些扯了。
總不能把後世地國歌拿到現在來用吧?
鑑於自己的“文學修養”有限,關於這個“華夏共和國”的國歌問題,他決定不摻和,還是交給“專業人士”來做吧。
徵集國歌的訊息傳出後,民間的好多文人名家都積極響應,創作了很多的歌詞及配曲,踴躍捐獻,禮部在很短地時間內就收到了大約五十多首,隨後開始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進行評審,而最後送交政務院稽核地居然是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民間人士所創作詞曲!
這位由“無名氏”創作地國歌歌詞因為不肯署名,禮部官員一開始可能連內容都沒看就給拍死了,但是這首歌詞無意中被來京的陝西巡撫吳大成看見後,不由得拍案叫絕,強烈要求重新審議,禮部負責評審的官員一見之下,可能和吳大成也都有同感,於是這首由“無名氏”創作的國歌,就這麼“脫穎而出”了。
這首歌的歌詞是這樣的,“風雷動,神州陸震,崩坼處,水奮雲翻,金戈鐵馬日無影,炮艦轟雷波光寒,看關河,橫鐵蹄,血斑斕。萬里長城忠骨築,滔滔碧血染海江。家邦含辱,長歌悲嘯,故國斜陽被烽煙。精忠報國保山河,海魂陸魄耀長天。千萬古,見覆轍,警彌頑。巨龍長吟,睡獅猛醒,誓將熱血薦軒轅。”
據說李鴻章看了歌詞之後,可能想起了那些為了保衛國家而犧牲的眾多海陸軍將士,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張之洞和劉坤一等人看過後也不由得深深嘆息,當即表示同意以此歌為國歌。
孫綱看過這首歌詞後的感覺,彷彿又回到了以前的那些日日夜夜裡。
豐島附近的海中,那一個個在水下推著推進器,奮不顧身衝向兇惡的敵艦的小小身影。
還有鄧世昌臨戰前,那兄長般溫暖的笑容。
彈雨紛飛的海戰戰場,一個又一個倒在身邊的北洋海軍將士。
在黃海的波濤上,如同是一匹孤傲聖潔的獨角獸一樣的“致遠”艦,迎著硝煙彈雨,決然衝出佇列,不斷加速、再加速,無畏地向日本艦隊的“吉野”艦直衝而去
“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鄧世昌激勵全艦將士的話,彷彿又在耳邊響起。
即將沉沒的“揚威”艦還在向敵艦開火的身影。
還有“揚威”艦沉沒前官兵們最後發出的旗語。一瞬間,孫綱的眼睛有些模糊了起來。
裴蔭森去世時那期盼不瞑的樣子,又浮現在了他的腦海裡。
林泰曾臨終前對自己的囑託的情景,彷彿又歷歷在目。
左寶貴、鳳翔,永山還有那千千萬萬的犧牲在保衛國家的戰場上的中華優秀兒女,他們的身影,在孫綱面前不斷的閃過。
萬里長城忠骨築,滔滔碧血染海江!
孫綱的淚水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
精忠報國保山河,海魂陸魄耀長天!
孫綱流著淚吟誦著這兩句詞,聲音也變得哽咽起來。
不知道這首歌詞是誰做的,但幾乎把他的心聲全都表達了出來。
“千萬古,見覆轍,警彌頑,前事不忘,後世之師啊!我們的國家,需要牢記的事情太多了!”看到歌詞後的黃興也激動不已,喃喃地說道,“巨龍長吟,睡獅猛醒,誓將熱血薦軒轅神來之筆,真不知是何人所作啊。”
黃興的話讓孫綱從激動中回過神來,他擦拭掉臉上的淚水,努力讓自己從激動中平靜下來,說道,“國歌確非此歌莫屬,恐再無它歌能比。”
黃興也看出來了孫綱的激動,沒有再說什麼,而是點了點頭。自從軍務部成立之後,孫綱就把黃興調到了北京,到軍務部任職,因為他在同黃興的接觸中發現,黃興不但作戰勇敢,有相當強的組織能力,而且學識廣泛,富有創新精神,因此他就毫不客氣地把黃興留下來了。
“國旗和國歌同為一國之象徵,此歌寓意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