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讓德國人大為吃驚,當德國人知道中國新式軍隊的實際統帥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時就更為吃驚了。德國人擔心一個強大的中國出現也許會對德國在亞洲的利益產生威脅,因為畢竟德國還佔據著中國的青島,包括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在內的德國高層人士都對此產生了疑慮,而且中國和英美表現出來的“親近”和中英關係的“迅速解凍”也讓德國感覺到不安,德國人非常想知道已經擁有了一支相當規模的新式海陸軍的中國會不會把自己當成繼俄國人之後的下一個目標,所以才派出提爾皮茨這樣的“重臣”前來北京“摸底”。
中國海軍現在的規模,已經具備了和德國遠東艦隊交手的力量,提爾皮茨聽說中國海軍仍在擴建,他不清楚中國海軍的擴建計劃,如果照中國政府現在對海軍的投入規模,也許幾年之後,中國海軍就有了把德國遠東艦隊消滅的實力,而德國海軍現在規模有限,而且防禦重點在本土,不可能將本土艦隊的主力盡數東移,實際上象現在這樣的把海軍主力的一半都放在了東方,就已經給德國海軍的防禦造成了極大的壓力,現在中俄之間的戰事和“日俄戰爭”都已經結束,德國人知道中國暫時不可能動手收回青島,但“暫時”不等於“永遠”,如果中國在英國的支援下發展壯大起來,一旦英國和德國起了衝突,中國倒向英國的話,對在東方的德國人來說,就是一場可怕的災難了。
德國政府內部有人提出來德國支援俄國壓制中國,但反對的聲音也很強烈,他們的理由是,因為德國地處法俄之間,法國支援俄國的“工業化”,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牽制德國的力量,俄、德、法三國也許可以在東方的某些利益上達成一致,但在西方,德國是不可能和法俄兩國走到一起的。
而且有人指出來,德國和中國有一定的“傳統友誼”,後來因為青島的問題受到了影響,兩國關係才變得緊張,而後來德國用日本領土對中國進行了一定的“補償”後兩國關係又有所緩和,這次“華夏共和國”成立後,仍然承認了《膠澳租借條約》繼續有效,也證明了中國不想和德國交惡。德國如果硬要在東方找個盟友,選俄國不如選中國,讓中國把俄國的注意力吸引在東方,這樣可以有效減輕德國在東線的壓力,也可以間接的牽制住法國的力量。
(四百二十三)開始調查
(四百二十三)開始調查面對著手底下出什麼主意都有的眾位大臣,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這回徹底有些蒙了,第一次感覺到了來自東方的“麻煩”,為了決定今後的對華政策走向,同時也想知道中國海軍的發展方向,所以威廉二世派提爾皮茨以“巡視”的名義來到東方,察看中國的底細。()所以當李鴻章向提爾皮茨發出邀請時,提爾皮茨欣然接受,立刻應約前來。
只是提爾皮茨也沒有想到,會在北京的大街上碰到華夏共和國政務院最年輕的參政被人用炸彈炸,而他也跟著賠上了兩匹馬。
孫綱聽了提爾皮茨的話,又結合自己在後世的知識和對這個時代世界形勢的瞭解,立刻就猜到了提爾皮茨的來意,他當即向提爾皮茨表示,中國擴充海軍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應對俄國的威脅,保證中國海岸線和海上商路的的安全,是絕對不會針對“傳統友邦”的德國的。
在談話當中,孫綱還有意無意的向提爾皮茨“訴苦”說,中國“國家初定,百廢待興”,因為財力有限的關係,沒辦法加大對海軍的投入,現在只能向外國購買一些“二手軍艦”來修理改裝,並把虜獲的一些俄國“老式軍艦”修理後給海軍“充數”,境況堪憐,中國現在正考慮向德國定購一艘新式戰列艦,如果提爾皮茨能夠幫忙促成此事的話,中國將“感激不盡”。
至於中國海軍的擴建計劃,孫綱則含糊地“暗示”提爾皮茨,中國海軍最多會再添置二艘戰列艦和四艘大型巡洋艦,只要能維持住中國海岸線的安全,他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孫綱同時對當年德國賣給中國的“定遠”、“鎮遠”兩艘戰列艦的質量讚不絕口。認為“德船質堅甲厚,他國多有不如”,如果德國能夠按照中國提供地圖紙和資料要求給中國再建一艘優秀的戰列艦的話,“此艦當為我海軍中堅,異日稱雄海上,亦貴國之榮光也”,狠狠地“捧”了提爾皮茨一番。
提爾皮茨是何等精明的人物,當然不會被孫綱的“迷湯”灌倒,但孫綱既然向他明確表示要求在德國訂造新式戰列艦,那就表明了中國政府對德國的親善之意。中國的這個“底”,他目前應該是探到了。
提爾皮茨當即向孫綱表示,中國向德國“訂造新艦”一事,他將設法全力促成,對於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