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3部分

“敬茗所言,的確不錯,”嚴復嘆息了一聲,說道,“君主立憲之路也好,民主共和之路也罷,都是人走出來的。”

“不過先生所言,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綜而論之,可用教育興國四字括之,”孫綱說道,“且目前國家甫立,多有宵小之徒禍亂生事,希圖火中取栗,君權也好,民權也罷,非強力鐵腕不足以治之,古之所謂治亂世,用重典也,嚴先生之建言甚好,在下受教了。”

“權若不強,無論君民,總是一樣,不免覆亡。”嚴復的額頭好象滲出了汗珠,他想了想,點頭說道,“敬茗之言,嚴某也受教了。”

“彼此彼此,互相學習。”孫綱呵呵一笑,知道自己已經做通了嚴復“大神”的思想工作,立刻說道,“我要是請先生出山,先在軍務部助我一臂之力,以便我時時聆聽先生教誨,先生可肯答應麼?”

“嚴某慚愧,蒙中堂數次相召,以道不同,不肯相就,今日方悟前時之誤,有何面目再見中堂?”嚴復嘆息著說道,

“那有什麼,中堂知道你的心意,是不會見怪的,你們共事多年,你對他的瞭解,應該比我清楚。”孫綱說道,“我再問先生一次,先生可肯助我?”

嚴復點了點頭,孫綱看見眼鏡片後面的那雙眼睛,似乎有些溼了的樣子。

(四百三十九)“我們”的銀行

(四百三十九)“我們”的銀行歡迎光臨71wx

在做好了嚴復“大神”的工作之後,孫綱安排給了嚴復兩個職務,一是在軍務部負責全國的海軍學校事務,在一個就是在禮部教育司任副司長,和梁啟超譚嗣同一起,負責開展全國的基礎教育工作。'。'

在嚴復的提議下,孫綱把北洋船政學堂、北洋武備學堂和天津水師學堂合併在了一起,成立了新的“北洋海軍學院”,校址設在了大連,作為培養中國海軍後備軍官的高等學府。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嚴復指出,中國現在的軍事教育制度裡,過於偏重理論和技術知識,忽視了軍人氣質的養成,這對中**人的培養非常不利,因為在這種制度下培養出來的軍官和技術士兵,往往是高分的好學生,但缺少刻苦堅韌的精神和氣質,在未來險惡的戰鬥環境當中,可能並不是一個好的戰士。

真正的戰士,應當具有高度的自信心和對國家人民的責任心,以及成為國家軍人的自豪感,在保衛國家的戰鬥中具有勇敢頑強的拼搏精神,和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甘願犧牲自己的犧牲精神。

嚴復把他的“新民德”的理念,首先運用在了中**人的氣質培養上,而且把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忠君愛國”的觀念,巧妙的轉化成了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的“愛國愛民”觀念。

據報紙報導,一些記者曾經看到了中國的軍事學校每當軍士生集訓時,有軍官問:生人之有氣。而亡者無之,何為氣?”眾軍士生皆答:“浩然正氣!永存天地!”又問:“國家,何國在前而家在後焉?何國破即家亡?”眾軍士生答曰:“國在家在!國亡家亡!”又曰:“我輩軍人,生於華夏,長於神州,得民之厚贍,當以何為報?國家養士經年,所為者何?”眾軍士生皆三呼:“保家衛國!”其聲響徹天地,儀容壯肅,西人觀之。皆歎服不已,曰:“不意中國人能如是。”

新一代中**人的培養,就這樣地開始了。

在嚴復和譚嗣同梁啟超等人的主持下,中國各省在原有的武備學堂的基礎上又開辦了多所高等軍事學堂。這些高等軍事學堂名為“軍事學堂”,其實教學課程不僅限於軍事,因為這些高等軍事學堂還下設了好多中學堂和小學堂。專門教授重要的基礎課程,小學堂吸收16歲以前的兒童入學,中學堂吸收16歲到2歲的有一定文理基礎的青年入學,學生在高等軍事學堂學習三至四年後,多數將進入到國家和各省地方機構及各行各業工作,“選成績優異,聰穎好學之士出洋留學深造。以求成學有專長之大器,為國重用”。

為什麼要這麼做,嚴復的理由是,目前國家的財力有限,一下子在整個中國普及基礎教育有一定地困難。而且民間還有守舊勢力的阻撓,不如先以開設國家急需的軍事院校為主,“以優秀軍人為儕民之表率”,而軍事院校其實不光只講軍事,與國家各行業息息相關之基礎知識都要教授,用“以點帶面”的辦法,為以後全面施行基礎教育打下根基。

而且嚴復還主張,利用好民間地“私塾”資源,採用強制性的措施在中國普及“識字率”,規定“民不讀書。罪其父母”。禮部派員不定期對各省市地方進行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