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維爾式鍋爐使得它可以達到15節地航速。勉強超過了那三艘岸防艦。
由於眾所周知地原因。馬卡洛夫地第二太平洋艦隊地輔助艦隻力量十分脆弱。保護運輸艦和提供偵查地只有5艘巡洋艦。其中2是過時和慢速地。這兩艘巡洋艦分別是1885年建造後來進行過“現代化改裝”地防護巡洋艦“弗拉基米爾諾馬赫”號和“德米特里頓斯科伊”號(後者本來是從黑海偷著達出來加入第一太平洋艦隊地。後來觸雷受傷。因為在東方派不上用場。又千里迢迢地回到了波羅地海艦隊。它們最快都只有不到15節地航速。配備地152毫米和127毫米地舊式炮以及152毫米厚地穹甲使它們既不能戰鬥也不能承受打擊。也無法逃跑。儘管在很多時候它們已經不再用帆。但高大易損地幹舷表明它們是屬於那個時代地。雖然有防護甲板和其他裝甲。但兩艘艦上依然有許多易燃地木結構裝置。而且他們因為艦體結構老化。經過這麼久地航行。能夠不在航行中遭遇風浪沉沒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為了能夠寫好後面的同小馬童鞋的艦隊主力決戰,請大家多賞些收藏推薦訂閱點選月票吧!謝謝大家!
精華週一給大家補上_
(七百六十三)謠言和恐懼
二太平洋艦隊中最好的巡洋艦就是兩艘新建成的萬艦“聖尼古拉斯”號和“亞歷山大夫斯基”號了,相比於每一個零件都閃著亮光的五艘“博羅季諾”級戰列艦,它們機械方面的問題要少得多,但同樣也受到人員方面問題的困擾
巡洋艦隊裡面的次級艦艇當中,好一點的是一等巡洋艦“奧列格”號,它是一艘新式的有6645:23節航速的防護巡洋艦。它有12152毫米炮裝配於兩座雙聯裝和8單裝炮座中,加上同樣數量的76毫米炮,0門小炮和兩具3811毫米的魚雷射管。和“奧列格”號比起來相對老一點和慢一些的是“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它是一艘排水量6823噸、航速19節的防護巡洋艦,裝備了8門152毫米炮,24門76毫米炮,8門1磅炮和3具魚雷射管。
至於另一艘3727噸的法國造的巡洋艦“斯維特拉娜”號,是一條不倫不類的介乎於巡洋艦和遊艇之間的船,哪一位艦船設計師碰到它都要倒胃口。而沙皇為了補充馬卡洛夫“弱小”的巡洋艦隊,又“體貼”的給他帶上了優雅舒適的3285:的快速巡洋艦“金剛石”號,可謂皇恩浩蕩,該艦裝備了76毫米炮和8門3磅炮可以跑出19節的航是快速巡洋艦,倒不如說是武裝遊艇更恰當一些。
巡洋艦隊當中剩下的艦艇是兩艘快速巡洋艦“珍珠”號和“綠寶石”號,排水量有3103:,它們實際上是航速24節的大型驅逐艦。它們裝備6門120毫米炮和3座毫米魚雷射管,是和驅逐艦佈署在一起的。它們將得到1驅逐艦的支援些驅逐艦都是新式的“洶湧”級驅逐艦,排水量為350:,航速26節們裝備3座3811毫米魚雷射管,一門76毫米炮和53炮。這些驅逐艦當時被人們稱作“艦隊驅逐艦”,勉強能夠走完從波羅的海到日本海近一半的航程。
馬卡洛夫艦隊此外還有數量眾多的各種“雜牌”輔助船隻給艦隊提供後勤和其它支援裝商船有英國製造的“第聶伯河”號,排水量9460噸,航速19節有7門152毫米門76毫米炮;德國製造的“庫班”號,排水量1,航速1裝備有速射炮和機槍;還有英國製造的“瑞恩”號|水量12050:,航速20節,裝有8門120毫米炮和8門76毫米炮,還有6門3炮。再就是“泰利克”號,排水量1,航速19節裝有速射炮和機槍;另外還有德國製造的“烏拉爾”號,排水量13600:速20節,裝有16門速射炮和重機槍。這些船當中“庫班”號和“泰利克”號是屬於負責為艦隊提供優質燃煤的德國“漢堡—美洲”運輸公司的船,“烏拉爾”號過去屬於北德意志公司。此外艦隊中還有武裝維修船“堪察加”號0運輸船,2大洋拖船,艘掃雷船,再加上2醫院船“奧廖爾”號和“科斯特羅馬”號。
帶著這樣一支艦隊跨越大半個地球前往東方,同目前亞洲最為強大也是作戰經驗最豐富的艦隊作戰,馬卡洛夫本人其實和第二太平洋艦隊的很多官兵一樣,對勝利的信心並不是很足。
艦隊正式啟航前在喀琅施塔得海軍基地舉行的歡送會上,“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號戰列艦的艦長布赫沃斯托夫上校就在酒宴上醉醺醺的說:“我們打勝仗的可能性太小了!……我擔心,在路上我們的那些老掉牙的船就會散架,即使能夠到達目的地,艦隊也將損失一半的艦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