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7部分

吾故曰:為時勢所造之英雄。非造時勢之英雄也

“事易地而殊,人易時而異。吾輩生於今日,而以此大業責合肥。吾知合肥必不任受。彼其所謂局外之譽議,不知局中之艱難,言下蓋有餘痛焉。援春秋責備賢者之義,李固咎無可辭,然試問今日四萬萬人中,有可以責合肥之資格者,幾何人哉?要而論之,李鴻章不失為一有名之英雄,所最不幸者,以舉國之大,而無所謂無名之英雄以立乎其後,故一躍而不能起也。吾於合肥之遇,有餘悲焉耳。”

“李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要人物,無可疑也;李鴻章必為十九至二十世紀世界史要人物,亦無可疑也。”

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請多多參照歷史書,

繼續求收藏推薦訂閱點選月票!)

(八百四十五)歷史名人的對比

為了能給世人個真實的李鴻啟招旁徵博引,將園,習十同諸多的中外歷史名人進行了比較,其評述在後人看來雖不無偏頗之處,但認識無疑是相當深玄的。

“第一,李鴻章與霍光。史家評霍光曰不學無術,吾評李鴻章亦曰不學無術。則李鴻章與霍光果同流乎?曰:李鴻章無霍光之權位,無霍光之魄力。李鴻章謹守範圍之人也,非能因於時勢行吾心之所安,而有非常之舉動者也。生不能大行其志者以此,安足語霍光?雖然,其於普通學問,或稍過之。”

“第二,李鴻章與諸葛亮。李鴻章忠臣也,儒臣也,兵家也,政治家也,外交家也。中國三代以後,具此五資格,而永為百世所欽者。莫如諸葛武侯。李鴻章所憑藉,過於諸葛,而所得不及之。其初起於上海也。僅以區區三城,而能奏大功於江南,創業之艱,亦略相類。後此用兵之成就,又遠過之矣。然諸葛治崎嶇之蜀,能使士不懷奸。民鹹自厲,而李鴻章數十年重臣。不能輯和國民,使為已用。諸葛之卒,僅有成都桑八百株,而鴻章以豪富聞於天下,相去何如耶?至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犬馬戀主之誠,亦或彷彿之。”

“第三,李鴻章與郭子儀。李鴻章中興靖亂之功,頗類郭紛陽,其福命亦不相上下。然紛陽於定難以外,更無他事,鴻章則兵事生涯。不過其終身事業之一部分耳。使易地以處,紛陽未必有以過合肥也。”

“第四,李鴻章與王安石。王荊公以新法為世所詬病,李鴻章以洋務為世所詬病,荊公之新法與鴻章之洋務,雖皆非完善政策,然其識見規模決非詬之者之所能及也。號稱賢士大夫者,莫肯相助,且群焉哄之,掣其肘而議其後,彼乃不得不用金壬之人以自佐,安石鴻章之所處同也。然安石得君既專,其布戈之兢兢於民事。局面宏遠,有過於鴻章者。而鴻章華夏共和後自為執政,建樹雖多,似不及安石影響之深遠。”

“第五,李鴻章與秦栓。中國俗儒罵李鴻章為秦栓者最多焉。法越中日兩役間,此論極盛矣。出於市井野人之口,猶可言也。士君子而為此言,吾無以名之,名之曰狂吠而已。”

“第六,李鴻章與曾國藩。李鴻章之於曾國藩,猶管仲之炮叔,韓信之蕭何也。不寧惟是,其一生之學行見識事業,無一不由國藩提攜之而玉成之。故鴻章實曾文正肘下之第一人物也。曾非李所及,世人既有定評。雖然,曾文正,儒者也,使以當外交之衝,其術智機警。或視李不如,未可知也。又文正深守知止知足之戒,常以急流勇退為心,而李則血氣甚強,無論若何大難,皆挺然以一身當之,未曾有畏難退避之色,是亦其特長也。”

“第七,李鴻章與左宗棠。左李齊名於時,然左以發揚勝。李以忍耐勝。語其器量,則李殆非左所能及也。湘人之虛驕者,嘗欲奉左為守舊黨魁以與李抗,其實兩人洋務之見識不相上下,左固非能守舊,李亦非能維新也。左文襄幸早逝十餘年,故略保其時俗之名,而以此後之艱鉅謗詬,盡附於合肥之一身。文襄福命亦云高矣。”

“第八,李鴻章與李秀成。二李皆近世之人豪也。秀成忠於本族。鴻章忠於國家,一封忠王,一為執政,皆可以當之而無愧焉。秀成之用兵之政治之外交,皆不讓李鴻章,其一敗一成,則天也。故吾求諸近世,欲以兩人合傳而毫方,遺憾者,其惟二李乎?然秀成不殺趙景賢。禮葬王有齡,鴻章乃給八王而駢戮之,此事蓋猶有慚德矣。”

“第九,李鴻章與張之洞。十餘年以來,與李齊名者,則張之洞也。雖然,張何足以望李之肩背?李鴻章實踐之人也,張之洞浮華之人也。李鴻章最不好名,張之洞最好名,不好名故肯任勞怨,好名故常趨巧利。之洞於交涉事件,著著與鴻章為難,要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