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潮則是驚喜莫名,沒想到自己治下竟然出現了這種金融大鱷,顯然他對於金融的理解,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人。
張果很快就被招到了南京,但是並沒有一下子見到楊潮,而是得到了一道考題,讓他試論銀票跟銀子之間的不同。
楊潮想繼續考一考他對金融的領悟能力。
結果此人的答卷讓楊潮頗為驚訝。因為他的策論完全脫離了楊潮的猜測,楊潮本以為他要麼認為銀票就等同於銀子,要麼會認為銀票是一張紙,甚至猜測他會不會觸及到官府信用的深度。
可是此人完全從另一個方向來闡述,他表示,無論是銀票,還是銀子,自身的價值都是不同的。
他舉了幾個例子,讓楊潮印象深刻。
他舉例說,起初的時候,大家不願意要銀票,都願意收白銀,那時候私下交易的時候,一兩銀子比一兩一票可以多買一升米,但是銀票卻能在銀行兌換到足額的白銀。
過了一年,大家都願意收銀票,因為銀票省事,還不會磨損,隨時能在銀行換到足額的銀子。這時候一兩銀票可以比銀子多買一升米。
張果說,銀票還是銀票,銀子還是銀子,從來沒有變,變的是人心。
接著他表示,無論是銀子,還是銀票,關鍵是看他們在人心裡的價格。有人去買柑橘,三條街外低一分銀子,他會去三條街外買;如果是買房子,哪怕就在隔壁,只要他看好了,也不會挪動半步。
一分銀子有時候可以讓一個人走三條街,有時候卻無法讓一個人挪一步,銀子還是銀子,關鍵是看它買房子還是買柑橘了,變的同樣是人心。
張果洋洋灑灑寫了很多,將他領悟到的一些商業知識充分的表達出來,調理十分清楚,雖然文采不足,但是也讓楊潮看的津津有味。
“這個傢伙,生怕本督不認識他。”
楊潮嘆道,他才字裡行間,可以看出這個張果在竭盡全力的表現自己,證明此人渴望晉升的願望十分強烈,這才是一個有上進心的人該有的態度。
楊潮立刻接見了他,張果又是一番表現,楊潮立刻就給了他一個任務,讓他配合自己的姐夫,也就是故帝弘光帝開辦一家銀行,名字就叫做弘光銀行。
楊潮打算讓朱慈烺這個當過皇帝的傢伙,出賣他頭上的名氣來換銀子了。
之所以出此下策,除了沒錢之外,還是楊潮看到。在江南銀行頭上動土。實在是太過冒險。透過這家銀行來製造貨幣,關鍵時刻就失去了一道金融堤壩。
他打算建立私有銀行來製造貨幣,將設想跟張果一說,讓張果自己去想辦法。
這家銀行將從事儲蓄和放貸業務,就是後世銀行的最普通業務,也是最賺錢的業務。
這家銀行是徹頭徹尾的商業銀行,楊潮出資十萬兩銀子,佔了五成的股份。朱慈烺用他過去當皇帝的國號入股,佔了四成股份,另外一成股份送給了妹妹楊月和定王朱慈炯夫婦,可以說這是一個家族銀行。
張果對能跟過去的皇帝一起做事,還是非常激動的,當即拿出了工作狂的態度,拉著朱慈烺輾轉蘇松兩地,主要拜訪的是這裡的縉紳階層,因為弘光的頭銜對這些官宦人家和鄉紳比對商人好使多了。
讓朱慈烺出面,以為民造福的旗號。很容易就說服了這些豪族將窖藏的銀子拿出來一部分,段時間內就籌集到了一百萬兩的資本金。並且得到了這些豪紳的許諾,一年內部取出存款,其實以這些豪紳一個個見了朱慈烺就磕頭不已,痛哭流涕痛斥禮崩樂壞的樣子,就是讓他們白送都沒有人有意見。
但更重要的是業務,張果以自己在蘇松當官一年的經驗,很快就找到了合適的放貸物件,那就是往來蘇松兩地的絲商和布商,這些人都有大額的銀錢從兩地往來,不過以前都是透過江南銀行的。
可是江南銀行有三分的手續費,可謂不菲,到後來大家都直接攜帶銀票,從而不需要頻繁的兌換和匯兌免除了手續費,但是大額的銀票往來卻有安全的隱患。
張果說服這些人,在弘光銀行中開設戶頭,然後透過賬面平衡收支,這樣就沒有現銀的往來,也更加安全了,而弘光銀行的實力,大家都不會懷疑,過去的皇帝開的銀行,誰會懷疑。
而且這些商人發現,透過弘光銀行轉賬交易,不但非常安全,而且沒有手續費,只需要買賣雙方都有戶頭,倒是在弘光銀行中進行賬面轉化就可以了,只要他們戶頭中有足夠的存款,交易就能夠進行。
方便了商人之後,弘光銀行又增加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