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公園,是全國第一座大型的愛情主題公園。
我越發覺得有些慚愧,自己在你寧州這麼久,竟然沒有過來看一看。
跟隨導遊遊覽,聽了導遊的解說,我和秋桐才知道,梁祝文化公園為晉代梁祝墓、廟等古遺址所在地。據眾多史料記載,梁山伯為東晉人,與祝英臺三載同窗,曾為官於寧州鄞縣縣令,後因治理姚江而積勞病逝,遺命安葬於此。1997年,梁山伯古墓遺址和出土文物在梁祝公園被髮掘。
“若要情人同到老,梁山伯廟到一到。”聽著導遊的解說,按梁祝故事的主線,我們遊覽了“草橋結拜”、“三載同窗”、“十八相送”、“樓臺會”、“化蝶團圓”等景點。
整個採用江南古建築亭、臺、樓、閣、榭的佈局,依託山水,山外有山、園外有園、移步換景,身處其中,恍然置身於那場引得無數男女潸然淚下的千古愛情悲劇。
河畔,垂柳依依,綠蔭如毯,蝶戀園內,花香蝶舞,雙雙對對翩翩起舞的彩蝶,象徵著這對至情至愛戀人的精魂;音樂廣場中矗立著高大潔白的梁祝化蝶雕塑,飄飄欲仙……
置身於此情此景,我不由痴了,能和秋桐在一起見證這刻骨銘心的愛情,真好!
秋桐似乎也深深被這悽美的愛情故事和景緻所打動,久久不語。
導遊講解結束,我們自由遊覽,半天,秋桐說了一句:“千金易得,知己難求。”
秋桐的話說出了此時我的心聲。
“我一直相信,世間應該有這樣的一種愛情:絕對的寬容、絕對的真摯、絕對的無怨、和絕對的美麗。假如一個人能享有這樣的愛,那麼,就可以用一首詩來作它的證明。假如在世間實在無法找到這樣的愛,那麼,就讓它永遠地存在這首詩裡,人們的心中。”秋桐輕聲說。
我看著秋桐:“什麼詩?”
秋桐看著遠處的天空,緩緩地低吟道:“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聽完這首詩,我沉默了。
我在心裡品著這首詩的味道,耳邊響起一個聲音:“在年輕的時候,如果你愛上了一個人,請你,請你一定要溫柔地對待他。不管你們相愛的時間有多長或多短,若你們能始終溫柔地相待,那麼,所有的時刻都將是一種無瑕的美麗。
“若不得不分離,也要好好地說聲再見,也要在心裡存著感謝,感謝他給了你一份記憶。長大了以後,你才會知道,在驀然回首的剎那,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了無遺憾,如山岡上那輪靜靜的滿月。”
或許,這樣的文字,是一種理想化的情感,但對我這種似乎經歷過愛情、卻又似乎始終不知愛情為何物的人來說卻似乎充滿了致命的誘惑。
歲月流轉、時空變幻……戀愛、失戀,結婚、離婚,再戀愛……驀然發現世間大多數人經歷的愛情與秋桐剛才的詩裡描繪的愛情相去甚遠,在自己來來去去反反覆覆糾葛糾結的情愛中,以及看到身邊各色人等演繹的悲歡離合中,我不由驚異愛情之於現代人的種種變異。
似乎,絕對的寬容、絕對的真摯、絕對的無怨、和絕對美麗的愛情絕不是我等凡人所能得到的。
問世間情為何物?問世間,什麼是真正的愛情?沒有人能回答我。也許是宿世的福報因緣,我或許只有在佛經中才能找到答案。
佛說:世人求愛,如刀口舐蜜,初嘗滋味,已近割舌,所得甚小,所失甚大。世人得愛,如入火宅,煩惱自生,清涼不再,其步亦堅,其退亦難。佛還說:人在愛慾中,獨來獨往,獨生獨死,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偉大的覺者釋迦牟尼如是述說情愛的本質。
“這世間,到底有沒有至死不渝的愛情。”我喃喃地說,像是在問秋桐,又像是在問自己。
說完,我看著秋桐。
秋桐靜靜地看著我,深深呼了口氣,說:“記得一位著名法師在國內某一場合演講時,一位女生傻傻地問他:這世間有沒有生死不渝的愛情?這位結過婚、生過子、做過事業,慈悲為懷的出家人回答說:別傻了吧!海還沒有枯,石還沒有爛,他早把你推下去了。”
我不由頹然笑了下。
秋桐接著說:“其實法師說的是一個真理,世間絕大多數人所謂的愛情其實就是這樣的現實和功利!只是真理對於不明真理的人來說,是很殘酷的!但那慈悲的法師隨即又說:如果一天,他留戀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