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79章 年 右丞相汪廣洋賜死

洪武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379年,我不過是這應天府裡一個小小的翰林院編修,名叫林瑜,平日裡只與那書卷筆墨打交道,想著能在這朝廷之中,憑藉自己的學問,為這大明的文治添些微薄之力,也算是不負此生所學了。

《明史·汪廣洋傳》記載:“十二年十二月,中丞塗節言劉基為惟庸毒死,廣洋宜知狀。帝問之,廣洋對不以實,帝怒,責廣洋朋欺,貶廣南。舟次太平,帝追怒其在江西曲庇文正,在中書不發楊憲奸,賜敕誅之。”初聞這關於右丞相汪廣洋的記載時,我心中是大為震驚的,這朝堂之上的風雲變幻,真真是讓人難以捉摸,而汪丞相這般結局,也著實令人唏噓不已呀。

我本以為自己這小小的編修,只需安心做學問,遠離那朝堂紛爭便可,可這汪廣洋之事,卻如那漣漪一般,漸漸波及到了我等這般小人物的生活之中。

我記得那是個尋常的日子,我如往常一般,早早起身,穿戴整齊後,便往翰林院走去。一路上,瞧見街邊的百姓們都在低聲議論著什麼,神色間滿是好奇與驚訝。我心中納悶,便拉住一個相熟的賣早點的攤主問道:“老哥,今日這是怎麼了?大夥都在議論何事呀?”

那攤主抬頭見是我,趕忙說道:“林大人,您還不知道呢,聽說那右丞相汪廣洋犯了大罪,被陛下賜死了呀,這事兒可在這應天府裡炸開了鍋呢。”

我一聽,心中大驚,瞪大了眼睛說道:“竟有此事?這汪丞相向來在朝堂之上,看著也是頗受重用的,怎就落得如此下場了呢?”

攤主搖搖頭,說道:“咱這小老百姓哪知道里頭的門道呀,只聽說好像是犯了欺君之罪呢,唉,這官場上的事兒,真是複雜得很吶。”

我告別攤主,懷著滿心的疑惑往翰林院走去,一路上腦子裡都在想著這汪廣洋的事兒。到了翰林院,只見同僚們也都聚在一起,正熱火朝天地談論著此事呢。

一位年長些的同僚見我來了,便招手讓我過去,說道:“林瑜啊,你可聽說汪丞相的事兒了?這事兒可太出人意料了,那汪丞相在朝堂多年,沒想到如今竟落得這般結局。”

我點頭應道:“剛在路上聽聞了些,卻還不知具體詳情,您老給咱講講唄。”

那同僚微微皺眉,壓低聲音說道:“我聽聞啊,是中丞塗節向陛下告發,說劉基乃是被胡惟庸毒死的,而這汪廣洋理應知曉此事,陛下問他,他卻不以實相告,陛下一怒之下,便斥責他朋欺,先是貶他去了廣南,可誰能想到,在舟次太平的時候,陛下又追怒他往日在江西的一些事兒,還有在中書時不揭發楊憲的姦情,這才賜敕誅殺了他呀。”

我聽了,心中暗自思忖,這朝堂之上,看來事事都關乎著生死榮辱啊,這汪丞相哪怕位極人臣,一旦觸怒了陛下,那也是萬劫不復。我不禁慶幸自己不過是個小小編修,遠離那權力的核心,倒也少了許多這般性命之憂。

可雖說如此,我心中卻也對這汪廣洋有幾分同情。畢竟在我偶爾上朝面聖,遠遠瞧見他的時候,覺得他也是個有氣度、有學識的人,怎就一步錯,步步錯,落得個賜死的下場呢。

過了幾日,這汪廣洋賜死的事兒在應天府裡依舊是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焦點。我因著心中好奇,便想著去打聽打聽更多的細節,也好讓自己心裡明白些這朝堂之事的複雜。

我尋了個機會,去拜訪一位在刑部當差的舊友,想著他或許能知曉些旁人不知的內情。到了他家,一番寒暄後,我便迫不及待地問道:“賢弟,那汪廣洋丞相的事兒,你在刑部,可知道些更詳細的情況呀?”

那舊友看了看四周,見無旁人,才小聲說道:“林兄啊,這事兒可複雜著呢。你也知道,那汪丞相在朝堂多年,雖說看著一直謹小慎微的,可這官場之中,哪能真的獨善其身呀。就說那劉基被毒死一事,陛下本就對劉基之死心存疑慮,塗節這一告發,汪丞相卻含糊其辭,這陛下能不生氣嗎?再者,他在江西時的那些作為,還有和楊憲之間的糾葛,那可都是把柄啊,陛下這回是徹底動了怒,才下了這賜死的旨意。”

我聽了,不禁感嘆道:“唉,這為官之道,真是如履薄冰啊,稍有不慎,便是這般下場,那汪丞相怕是到死都後悔不已吧。”

舊友點頭稱是,說道:“誰說不是呢,如今這事兒一出,朝堂之上也是人人自危,都怕被牽連進去,往日裡那些和汪丞相有些往來的官員,如今都戰戰兢兢的,深怕陛下追究起來呢。”

我又問道:“那如今這丞相之位空缺,朝堂上可有什麼動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