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的中國,正處於風雨飄搖、山河破碎的至暗時刻。自鴉片戰爭以來,列強的侵略日益加劇,清政府腐朽無能,對外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國家主權喪失殆盡。國內經濟凋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各地民不聊生,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愈發尖銳。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革命的思潮卻如星星之火,在有識之士的心中熊熊燃燒起來。海外留學歸來的學子們帶回了先進的思想,他們目睹了西方的民主與富強,深知唯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統治,才能挽救中國於危亡之中。國內的新軍,本是清政府意圖強化軍事力量而編練的部隊,然而其中有不少熱血青年,受到革命思潮的影響,開始嚮往民主共和,對清政府的反動統治漸生不滿,他們渴望用手中的槍,為國家和民族闖出一條光明的道路。
據當時的歷史文獻資料記載:“是歲,廣州新軍之中,革命之志愈盛,時勢動盪,人心思變,皆望以武力破腐朽之局,興共和之業,雖險阻重重,然其志不可奪也。”可見,廣州新軍已然成為了革命力量匯聚的一個重要陣地,一場風暴即將在羊城掀起。
葛明,便是廣州新軍中的一員,他年方二十有五,性格剛直且充滿熱血,骨子裡有著一股為理想不顧一切的勁頭。他出身於一個普通的書香門第家庭,自幼便聽聞了諸多列強欺辱中國的故事,心中滿是憤慨,在讀書識字的過程中,接觸到了一些進步的思想刊物,從此便立志要投身革命,改變這個國家的命運。
年初的時候,葛明所在的新軍營地位於廣州城外的一處校場附近,每日的操練讓士兵們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但葛明心裡清楚,他們操練的目的可不單單是為了給清政府賣命。在休息的間隙,他常常會和身邊志同道合的戰友們聚在一起,低聲談論著從外面傳進來的革命訊息。
“聽說了嗎?孫先生又在海外組織力量了,號召咱們推翻滿清,建立民主的國家呢。”一位戰友小聲地說道。
葛明目光炯炯,握緊了拳頭:“哼,這清政府腐敗到了骨子裡,咱們再不給它來個大動作,老百姓可就沒活路了。”
他們的這些舉動,自然也引起了一些清軍軍官的注意,那些忠於清政府的軍官對有革命傾向計程車兵們嚴加防範,時常在營地裡巡查,試圖揪出那些“不安分”計程車兵。葛明他們只能更加小心謹慎,將革命的熱情深埋在心底,等待著合適的時機。
隨著時間的推移,革命組織在新軍中的聯絡愈發緊密。葛明憑藉著自己的勇敢和機智,逐漸成為了新軍裡革命力量中的一個小頭目,負責傳遞一些重要的情報和組織士兵們暗中集會。有一次,他接到任務,要將一份從海外輾轉傳來的革命計劃書送到城內的一個秘密聯絡點。
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葛明換上便裝,將計劃書小心翼翼地藏在衣服的夾層裡,趁著夜色出了營地。一路上,他避開了清軍的巡邏隊,專挑那些偏僻的小巷子走。可走到一半的時候,突然聽到前方傳來一陣嘈雜的腳步聲,葛明心裡一驚,趕緊躲到了一旁的牆角陰影處。
只見一隊清兵舉著火把,正挨家挨戶地搜查著什麼,葛明心裡明白,肯定是清政府察覺到了什麼風聲,加強了戒備。他屏住呼吸,緊緊貼著牆壁,心裡默默祈禱著不要被發現。等清兵走遠了,他才長舒了一口氣,繼續趕路。
好不容易來到了聯絡點,那是一家不起眼的小茶館,葛明按照約定的暗號,輕輕敲了敲門。門開了一條縫,露出一雙警惕的眼睛,葛明低聲說出了暗號,門這才完全開啟,他快步走了進去。屋內坐著幾個神情嚴肅的人,葛明將計劃書交給了他們,大家圍坐在一起,開始商討起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如今形勢越發緊張了,咱們得儘快發動新軍裡的兄弟們,讓大家做好準備啊。”一位年長些的革命者說道。
葛明點點頭:“沒錯,兄弟們都憋著一股勁兒呢,就等一聲令下了,只是咱們還得小心清政府的反撲,他們現在可是對咱們盯得很緊。”
在之後的日子裡,葛明回到營地,開始秘密地動員更多計程車兵加入革命隊伍。他利用訓練的間隙,給士兵們講述民主共和的理念,講述國家的現狀以及革命的必要性,不少士兵被他的話語所打動,紛紛表示願意追隨革命。
然而,意外還是發生了。在一次秘密集會中,不知是哪個環節出了紕漏,被清軍的密探發現了蹤跡。清軍迅速包圍了集會地點,葛明和戰友們被困在了屋內。
“怎麼辦?咱們被包圍了!”一位戰友焦急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