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但也並非全無道理。”
“是啊,”另一位附和道,“如今世道變化如此之快,我們也確實需要與時俱進才行。一味守舊,恐怕是不行的。”
然而,他們雖然對宋大儒的觀念產生質疑,但又不敢公開支援顧長淵。畢竟,宋大儒在文化界的地位根深蒂固,公開反對他,無疑是自毀前程。他們只能在私下裡小聲議論,小心翼翼地試探著彼此的態度。
私塾裡的討論一直持續到深夜,眾人才意猶未盡地散去。顧長淵和徐凜風並肩走在回府的路上。
“看來,今晚的聚會效果不錯。”徐凜風說道。
“是啊,”顧長淵望著天上的明月,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新文化的火種已經點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頓了頓,看向徐凜風,意味深長地說道:“凜風,接下來,該是我們下一步的計劃了……”燈火闌珊的街道上,顧長淵和徐凜風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夜色中。與此同時,陳畫師的畫室裡卻依舊燈火通明。他興奮地在畫布上揮灑著筆墨,將新文化理念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以往他筆下的山水花鳥,總是帶著一種傳統的文雅和含蓄。而現在,他的作品中,卻多了幾分蓬勃的生命力和對未來的憧憬。一幅描繪旭日東昇的畫作,色彩鮮明,線條大膽,充滿了希望和力量,與傳統繪畫的風格迥然不同。
陳畫師的作品很快在文化藝人圈子裡引起了轟動。一些年輕的藝人被他作品中蘊含的新思想所吸引,紛紛前來求教。他們渴望打破傳統束縛,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陳畫師的畫室,成為了新文化理念在藝術領域的一個重要傳播中心。他慷慨地與同行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鼓勵他們勇於創新,用藝術的力量去喚醒更多的人。
然而,新文化的興起,也引起了傳統文人的強烈不滿。宋大儒在私塾聚會上的拂袖而去,並非一時衝動。他回到家中,徹夜難眠,心中充滿了焦慮和不安。他深知,如果任由新文化發展下去,將會徹底顛覆他所堅守的傳統價值觀。他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第二天一早,宋大儒便開始四處奔走,聯絡那些和他一樣,對新文化持反對態度的傳統文人。他們聚集在一起,商討對策。
“顧長淵的歪理邪說,已經蠱惑了不少人,”宋大儒語氣沉重地說道,“我們必須採取行動,阻止這股歪風邪氣的蔓延。”
“宋老夫子說得對,”一位老學究附和道,“我們不能坐視不管,任由他們敗壞我華夏文明的根基。”
“可是,我們該如何應對呢?”有人問道。
宋大儒眼中閃過一絲陰冷的光芒:“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影響力,對那些支援新文化的人進行打壓。讓他們在文化界無法立足,讓他們付出代價!”
於是,一場針對新文化支持者的打壓行動,悄然展開。陳畫師的作品開始遭到一些傳統藝術家的公開批評,他們指責他的作品離經叛道,有傷風俗。一些原本對新文化感興趣的年輕人,也因為害怕受到牽連,而不敢再公開表達自己的想法。
吳書生因為散發宣傳新文化理念的冊子,被書院以“散佈異端邪說”的罪名開除。他失魂落魄地走在街上,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無助。
這一切,都被徐凜風看在眼裡。他將收集到的資訊彙報給顧長淵。
“看來,宋大儒的反擊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快,”徐凜風沉聲說道,“我們必須儘快採取行動。”
顧長淵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嘴角微微上揚:“我知道該怎麼做了……”他走到書桌前,鋪開一張宣紙,提筆寫下幾個大字:文化交流大會。
顧長淵放下筆,墨跡在宣紙上暈染開來,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文化交流大會”赫然醒目。“意料之中,”他輕笑一聲,眼中閃爍著洞悉一切的光芒,“宋大儒之流,最擅長的便是抱殘守缺,打壓異己。他們害怕新思想,害怕改變。”
徐凜風微微頷首:“他們害怕失去手中的權力和地位。”
“所以,”顧長淵將宣紙拿起,輕輕吹乾墨跡,“與其被動防守,不如主動出擊,將這場文化之爭,變成一場公開的較量。”文化交流大會,正是他心中籌謀已久的計劃。與其讓新文化在暗處蔓延,不如將其擺到檯面上,讓更多的人瞭解、接受,甚至參與其中。他要讓世人看到,新文化並非洪水猛獸,而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趨勢。
“大人打算如何操辦這場大會?”徐凜風問道。
顧長淵走到窗邊,望著夜空中閃爍的星辰,緩緩道:“我們要邀請各地的文人墨客、藝術家、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