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家看到封套上的雞毛時,便知道有大事發生了。
只因雞毛文書,是指古代傳送緊急文書,在封套上插雞毛為記,又稱為雞毛信,源自於秦漢時代的羽檄。
我們都知道每逢戰爭或重大災難發生時,訊息的傳遞是最重要的。
現代的通訊工具五花八門,我們可以靠電腦、手機、快遞、傳真等來傳送訊息。但是,在古代是如何快速而有效的傳遞緊急書信呢?
其實,古代最快捷的通訊方式就是靠“雞毛文書”來傳遞。
在古代,如果戰事緊急,就在檄文插上鳥羽以示十分緊急,必須迅速傳遞。
但後面除鳥類羽毛外,也有使用雞毛。
究其原因,應該是古人對雞有很高評價,如西漢韓嬰《韓詩外傳》中載︰“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
文中讚美雞具有“文、武、勇、仁、信”五德,也因此雞被視為“五德之禽”。
除此之外,古人一向視雞為吉祥的象徵,寓意逢凶化吉。
不過,最大可能是因為雞毛的取得往往比鳥類羽毛更容易。
聽到劉邦說大事不好,在場眾人的心都提了起來,等著劉邦繼續說下去。
劉邦環顧全場,定了下心神才說道:“韓信反了。”
“陛下,到底是哪個韓信?”蕭何問道。
“楚王韓信。”
劉邦這話一出,全場眾人都臉色凝重了起來。
只因劉邦手下有兩個韓信,一個是以淮陰侯的頭銜出現,漢初三傑之一的兵仙韓信,另一個則是擁有著高貴的貴族血統,韓襄王的庶出孫子的韓國宗室之後韓信。
為了區分他們,在司馬遷的筆下,平民出身的叫韓信,而韓國宗室之後的則稱為韓王信。
前者名聲極大,傳奇故事也多。但後者韓王信也並非無名之輩,只是淮陰侯的名氣實在太大,把他給遮蓋了。
之前劉邦想先處理的異姓王便是韓王信。這傢伙生得高大魁梧,身長八尺五寸,連人高馬大的項羽也望塵莫及。
劉邦進攻韓國的陽城時,得到了韓王信,任命他為韓國將軍。
不久,劉邦做了漢王,韓王信向劉邦進言,勸說劉邦揮師東進,與西楚霸王項羽一決雌雄。
劉邦又封韓王信為韓太尉,命其帶兵攻取韓國。
不到一年功夫,韓王信便打下了韓國的二十幾座城池,並打敗了項羽封的偽韓王鄭昌,可謂是戰功赫赫。
但對比兵仙韓信來說,那真是沒法比。
這也是蕭何一句話,就能將他踢去晉陽,而聽到兵仙韓信造反,所有人都臉色凝重的原因。
“大王,趕緊發兵吧,讓我活埋這個忘恩負義的小子!”樊噲罵道。
其餘將領也紛紛請戰。
劉邦默不作聲,因為他也沒信心打贏韓信。
盛名之下無虛士,人家韓信的赫赫威名可不是吹出來的,而是用實實在在的戰功打出來的。
蒲坂之戰,他以聲東擊西之計拿下魏都安邑;井陘之戰,背水一戰,大破趙軍;
濰水之戰,水淹齊楚聯軍,斬殺楚將龍且;垓下之戰,布五軍陣誘敵,擊破項羽軍。
哪一場戰役他都贏得漂亮,堪稱經典。
在場眾人看到劉邦不出聲,也知道自家的陛下並沒有十足的把握,只能暗暗著急了。
這時,一個聲音問道:“陛下,這次有人上書告發韓信造反的這件事,還有其他人知道嗎?”
劉邦抬頭一看,見原來是陳平,於是答道:“除了在場之人之外,沒人知道。”
“那韓信自己知道嗎?”
“也不知道。”
陳平又問:“陛下的軍隊比韓信的軍隊厲害嗎?”
劉邦回答:“不見得。”
陳平又問:“陛下手下的戰將中,有誰在戰場上能敵過韓信?”
劉邦回答:“沒有能敵得過他的。”
在場的人聽到劉邦這話,也是忿忿不平,但又不得不認同,自己確實比不過韓信。
“軍隊實力不如韓信,將領又不是韓信的對手,現在您要出兵去攻打韓信;
一旦引起戰爭的話。勝負就難以預料。這樣做我真是很為陛下擔心啊!”
聽到陳平這話,劉邦也著急了,連忙問道:“愛卿,你還有什麼穩妥的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