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應了。
結果,他們租了個房,騙張炘煬是買的。
之後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
北京房價一騎絕塵,漲到普通人難以望其項背的程度。他們再也不用買房了,也買不起房了。
16歲,張炘煬成功考上北航博士,發了兩篇sci後,在2019年畢業。
他沒有像父母所希望的那樣成為社會精英,而是從公眾視野裡消失了。
直到這次重新出現在鏡頭前,大家才知道他長期處於無業狀態。
目前卡里只有幾千塊,靠父母定期打款,和朋友合夥接專案掙錢。
如果不是他父母那麼拎不清,
他們家現在就會有一個11歲考上985,14歲到德國留學,
以及當時幾百萬,現在一兩千萬的北京房產。
這是祖墳冒了三次青煙,都硬生生被摁下去了呀!
常威想透過這個故事告訴虞姬,在孩子的成長中,不僅取決於個人天賦,還與家庭環境和成長氛圍息息相關。
我們應當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將自己的期望強加於他們。
昨天的成功經驗可能並不適用於今天。
因此,當我們給予建議時,更多地應該是分享經驗,而不是強加於人。
父母和孩子之間,更應該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基礎上的友情,而不是單純的權威和服從。
當然,這故事常威都是做了一定的改變,為的就是讓虞姬能看得懂。
實在沒辦法改的地方,它也懶得改了,反正大概是這個意思就行。
其實在常威眼中看來,這個張炘煬很大可能就是個失敗的穿越者。
就像某些小說裡面的主角,穿越回到90年代,逼自己的父母和親戚掏空家裡一切的錢來投資房地產行業。
只是他萬萬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自己的父母竟然會騙他,讓他失去這逆天改命的機會。
假如常威是他的話,絕對會氣得吐血,一輩子也無法原諒自己的父母。
當虞姬看完常威派人送來這兩則故事之後,也是受益匪淺。
雖然有個別地方不懂,但是大致意思她還是理解了。
常威的潛臺詞就是別讓項羽把孩子給培養廢了,對於這一點她也是深以為然。
以她對自己夫君的瞭解,自己夫君肯定是要孩子什麼都服從他,不得辯駁。
這樣的結果,孩子不是唯唯諾諾,軟弱無能,就是犟脾氣,天天頂撞父母。
想到這,虞姬只能和項羽開誠佈公談一談了。
當項羽得知此事後,譏笑道:“一隻單身狗竟然要教我怎麼帶孩子?這不是搞笑嗎?”
虞姬沒辦法,只能把常威的兩則故事拿出來給項羽看。
她萬萬沒想到項羽在裡面不但看到育兒經,而且還看出了別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