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9章 北京9

而每張債券的成本大概在五毛左右,防偽程度大概和一元華夏幣差不多。一共印製了四千萬兩的債券,根據不同面值的債券差不多在一千萬張左右,不同面值不同的顏色。

王鼎準備把大明朝廷給破虜堡十年的市賞一次性給借出來。

另外為了售賣這些債券,王鼎還專門在朝陽門內臨時租了一個大型商鋪。

結果尷尬的是,開張三天一張都沒賣出去。

王鼎一問才知道,大明朝廷以前發行過一種東西叫“大明寶鈔”。就是大明朝的紙鈔幣。

但是說實話老朱家,乾的是真的不厚道。

自元末混戰以來,整個華夏地區都面臨著貨幣緊缺的問題,無論是銅錢還是白銀,流通量都很小。

人口銳減、商業凋敝,讓新建立的大明朝廷,財政上根本沒有太多結餘。

但明太祖朱元璋總不能虧待那些以前跟著自己幹革命的老夥計。

洪武八年以前,因為缺銅,所以明朝銅錢的年製造能力僅有二十萬兩白銀左右。

如果將這些錢全部拿去養軍隊的話,一百萬人的軍隊,也就平均分到02兩白銀。

按照當時的米價,這些錢根本就買不到一石米。

既然缺錢應該咋辦?於是那個疑似穿越者的朱元璋選擇了發行紙幣。

在洪武八年,大明帝國的內患基本結束後,明太祖朱元璋開動了牛動力的印鈔機,瘋狂造大明寶鈔。

為什麼說朱元璋疑似穿越者呢,因為大明寶鈔是一種純粹的信用貨幣。一毛錢準備金都沒有,完全靠國家信用支撐。

這種方式和西方傳統發行貨幣的方式完全不同,而是更接近於華夏幣的發行,純粹以國家信用為擔保。

但是印刷紙幣太容易了,明太祖缺錢了就印一波。

其中印製最狠的一次是洪武二十三年。

那一年,朱元璋累計印了一千五百萬兩的紙幣,其中約九百萬兩拿去賞賜擊退元帝國殘餘勢力的藍玉、郭英等人了。

除了用紙幣當軍費外,朱元璋還拿紙幣來賑災。

咱們前面說的洪武23年印了1500萬兩紙幣,其中600萬兩都被朱元璋拿去賑災了。

但是這個大明寶鈔由於沒有金銀作為支撐,而且短時間內發行量又大,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迅速貶值。

在洪武八年時,朱元璋規定:一貫鈔=一千文錢=一石米,但是到了洪武十八年,這個等式變成了五貫鈔=半兩白銀=一石米。

同樣是一石米,才過了十年就漲了5倍,而且這還只是紙幣貶值的開始,從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到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貨幣更是貶值了兩千五百倍。

這種規模的通貨膨脹,在華夏曆史上,只有某個平行世界的熊國葉總統才能與之一較高下。

老朱家最不厚道的地方,就在於他幾乎不進行紙幣回籠。

比如政府公佈了黃金、白銀、銅錢的兌換比例,但是這個比例也只有在拿真金白銀兌換紙幣時才有效。

換句話就是說,人們可以拿著黃金去政府換寶鈔來用,但是不能用寶鈔從政府換到黃金白銀。

大明寶鈔的信譽就這樣被徹底霍霍乾淨了。

到了弘治(1470年-1505年,明孝宗年號)年間,民間對於大明寶鈔的信任蕩然無存。

再從另一個角度說一說成祖朱棣是怎麼打贏建文帝朱允炆的。

當年建文皇帝朱允炆上臺後,繼續積極推行大明寶鈔,並且規定大明寶鈔為大明唯一法定貨幣。可是由於財政缺口很大,於是建文帝就不停印刷大明寶鈔。結果印的越多,大明寶鈔貶值越快。

戰爭開始之後,建文帝的財政更加緊張,於是就開始使用寶鈔發軍餉,發軍餉還是按照官方兌換比例發的。可想而知那些拿到軍餉計程車兵的戰鬥力了。

而朱棣所在的北平由於還要和蒙元殘餘勢力,韃靼人做生意。

那些人可是不認大明寶鈔啊。所以朱棣手裡是真的有真金白銀和銅錢的。

所以在靖難之役中,拿著廢紙一樣的南軍士兵基本上一見北平軍拔腿就跑。

而在北平軍這邊,則是按時以銅錢、白銀髮放軍餉,此外朱棣還大肆用真金白銀去賄賂朱允炆身邊的那些宦官。

而朱允炆當時還在給他們發廢紙。

最後的結果自然就是紫禁城的一場大火。

沒有錢,就甭談啥理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