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章 劍閣風波,姜維的難處

話分兩處,且聽我細細道來。當鄧艾以那雷霆萬鈞、勢不可擋之姿攻下綿竹,城中守軍如秋風掃落葉般潰敗之時,部分驚慌失措、失魂落魄的逃兵,在夜色的掩護與內心的慌亂交織下,沿著那崎嶇難行、荊棘叢生的山路,倉皇逃竄,猶如喪家之犬。他們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抵達了那險峻異常、易守難攻的劍閣。這些逃兵滿身塵土,神色倉惶,氣喘吁吁,彷彿剛從鬼門關逃過一劫。他們急匆匆地向駐守在此的姜維大將軍緊急彙報了綿竹失守的慘痛狀況,言語間透露出無盡的驚恐與絕望。

姜維聞此噩耗,心中一震,神色瞬間凝重如鐵。他深知綿竹失守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蜀漢的防線已經被撕開了一個巨大的口子,鄧艾的大軍猶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他迅速升帳,召集帳下眾將軍,燭光搖曳中,眾人面色各異,有的焦慮,有的驚恐,有的則強作鎮定。他們靜待主將發話,開始商議這關乎蜀漢存亡的應對之策。

然而,局勢之嚴峻,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鄧艾大軍如狂風驟雨般席捲而來,即將圍困成都,那座曾經繁華熱鬧、如今卻岌岌可危的蜀漢都城。眾人心中皆是五味雜陳,有對未來的恐懼,有對過去的懷念,更有對當下局勢的無奈與焦慮。

姜維眉頭緊鎖,目光如炬,彷彿能穿透這厚重的夜幕,看到那遙遠而模糊的戰場。他在帳內來回踱步,每一步都顯得那麼沉重,那麼艱難。他在權衡利弊,在思考著這關乎蜀漢命運的抉擇。是先回兵救援成都,穩住蜀漢的根基,還是先打敗眼前的鐘會大軍,以絕後患?這確實是個棘手難題,猶如一道無解的謎題,讓人陷入深深的困境之中。

若選擇前者,撤退途中勢必會遭遇到鍾會大軍的猛烈掩殺。那鍾會絕非等閒之輩,他麾下大軍兵強馬壯,士氣如虹。且成都遙遠,道路險峻,即便即刻啟程,是否有足夠的時間穿越重重阻礙回援都成問題。恐怕到時已是城破人亡,無力迴天,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蜀漢的基業毀於一旦。

但若選擇後者,欲打敗眼前這支擁有十多萬之眾、氣勢洶洶的鐘會大軍,更是難上加難。姜維手中兵力有限,滿打滿算不過五萬大軍。雖在防守時能夠憑藉地形之利與智謀之深遊刃有餘,但一旦轉為進攻,兵力不足的致命問題便暴露無遺。以寡敵眾,勝算渺茫,稍有不慎,便可能全軍覆沒,徹底葬送蜀漢最後的希望與火種。

“詐降是否可行呢?”姜維心中暗自思量,眉頭緊鎖成川字。他深知詐降之計的風險與代價,但在這生死存亡之際,也不得不考慮這一權宜之計。然而,他又迅速否定了這一想法。因為如今的局勢不明,成都是否失守尚不確定,鄧艾雖步步緊逼,但成都仍未陷落,希望之火仍在熊熊燃燒。若此時貿然採用詐降之計,只會讓本就動盪不安的軍心更加離散,士氣更加低落,無疑是自掘墳墓、自毀長城。畢竟,詐降意味著背叛與屈辱,對於忠誠於蜀漢、誓死保衛家園的將士們而言,這無疑是一種難以接受的打擊與侮辱。

因此,姜維深知詐降之計只能是成都失守,蜀漢投降之後、萬不得已時採用的死計而已。他必須另尋他策,既要確保蜀漢的生存與延續,又要穩住軍心、提振士氣,才能在這危局之中為蜀漢爭取一線生機與希望。

姜維眉頭緊皺如山川起伏,手緊緊握著那冰冷的劍柄,彷彿要將所有的力量與決心都凝聚在這把劍上。他的目光掃過諸位將領,每一個眼神都充滿了堅定與期許。“吾等不可輕易言退,亦不可莽撞攻敵。”姜維沉聲道,聲音雖不高亢卻充滿了力量與威嚴。此時帳內一片寂靜,只聞眾人粗重的呼吸聲與心跳聲交織在一起,彷彿能聽到命運的鐘聲在耳邊迴響。

“末將以為,可設疑兵之計。”趙統將軍站出抱拳說道,聲音中帶著一絲決絕與勇氣。他深知這關乎蜀漢的存亡與自己的榮耀,因此毫不猶豫地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我軍雖人數少,但此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我們可多布旗幟、廣設營帳以壯聲勢,使鍾會以為我軍眾多、不可小覷。再派小股精銳繞後襲擾敵軍糧道,鍾會大軍遠離本土、糧草不繼必然軍心大亂。屆時我軍或可尋機破敵而後安然退回成都。”

姜維聽後眼中閃過一絲光亮,彷彿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他並未立即拍板決定而是緩緩地搖了搖頭。“此計雖好、頗具創意,然從我軍與鍾會對壘的情況來看卻難以奏效。”他沉吟片刻繼續說道,“鍾會此人雖恃才傲物、狂妄自大,但用兵的確有將帥風範、頗具謀略。斷糧草的計謀對其很難奏效,他必定會嚴加防範、小心謹慎。”營帳裡再次陷入沉默,眾人皆眉頭緊鎖、苦思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