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李文貴這邊,卻毫不示弱道:“張大人如若覺得我危言聳聽的話,可以去看看兩京地區的山林情況,檢視下歷史,做下比較便知,事實勝於雄辯!”
他說這個話,是有底氣的。
到明朝中後期之後,北京和南京附近的山,再也不是山林覆蓋,而是光禿禿的了。原因也很簡單,過度砍伐!
也是如此,明朝中後期開始,鋼鐵質量變差,就是因為燃燒的不再是木頭,而是煤炭。由此鍊鐵時候多含硫化物導致鋼鐵很脆,質量就不好。
在這段時期,大明全國的鋼鐵,質量以廣東佛山出品為佳。原因還是一個,佛山岸邊還是以柴火為燃料而不是煤炭。
另外一個證據,嘉靖時候修宮殿需要的木頭,都要到雲貴川等深山老林去砍伐,然後沿著長江漂流而下,再透過京杭運河運到京師,費用起步就是百萬兩以上。
此時,張居正聽到李文貴的最後一句話說:事實勝於雄辯,他忽然又說不出話來了。
如果他還要說,說得再好也是雄辯。都說了事實勝於雄辯,還能怎麼樣?
此時此刻,要想反駁李文貴的觀點,那就只有去翻歷史記載,再和當下去對比。
有一個鐵一般的事實是,人口越多,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越大。大明朝的人口又是歷史之最,又怎麼可能從古籍中去對比出,自然環境比當下還要差的呢!
此時,張居正看著李文貴,忽然冷笑一聲道:“好一張伶牙俐齒,真沒想到,小小年紀,倒是能說會道!”
聽到這話,李文貴坦然回答道:“或許,我只是根據事實說話而已。張大人要是覺得我什麼地方說得不對,那請多多指教!”
他一口一個事實,而不是引經據典來說話,這就不是張居正的優勢所在了。要不然,十個,一百個李文貴,都說不過一個張居正。
此時,張居正盯著李文貴看了一會之後,忽然,哈哈大笑起來,全然沒有了剛才似乎非常不高興的樣子。
他這一笑,讓在場所有人都有些意外,不由得都是看向他,不明白為什麼他的態度突然轉變。
張居正也只是笑了一會,沒敢太放肆,畢竟是在裕王府,就見他向裕王馬上一禮說道:“王爺,雖然下官沒有見過這個什麼蜂窩煤,沒法以事實說話,但是從下官試探來看,這蜂窩煤的買賣,他們都已考慮周全,該是可行。”
裕王一聽,頓時鬆了口氣,當即也是樂呵呵地說道:“原來如此,還是張師傅有水平,這個試探,孤都有點懵了,哈哈!”
張居正聽了,沉吟片刻之後,又向裕王奏道:“如若只是王爺要做這等買賣,倒是沒什麼。但是下官建議,此等買賣真若可行,當獻於陛下,萬不可一人獨吞。”
聽到這話,裕王似乎有點不捨,那麼多銀子的買賣,就要獻出去?
他稍微一猶豫,張居正稍微看了下陳景行和李文貴,然後馬上又對裕王說道:“王爺最要緊的,便是太子之位。如果獻上此買賣給陛下,當能緩解宮裡用度之緊張,下官相信,陛下對王爺的觀感也會為之改變。”
“另外,如若其他城的蜂窩煤買賣,也在朝堂上分潤出去,不需要王爺出面,只需要讓人知道,這蜂窩煤的賺錢買賣,是王爺獻出去的,那從中賺錢之人,便得承王爺之恩。下官相信,支援王爺的人便會更多!”
裕王一聽,頓時就振奮了,當即一咬牙說道:“好,那就按張師傅說得辦,孤立刻進宮,將此買賣獻於父皇!”
張居正一聽,連忙阻止道:“王爺,此事非同小可,須得萬無一失才好!”
說到這裡,他看了下神情淡然,好像對於他們的說話,一點都不奇怪的李文貴一眼,然後才又對裕王說道:“王爺,還是這位小兄弟說得對,以事實說話。因此,微臣建議,先派人跟他們回去核實,確認一切細節之後,再向陛下稟告可也!”
說完之後,他又補充說道:“下官想親自去通州看看,但是京官未得旨意不好私自出京。因此,下官也先派人過去一起看看。”
裕王一聽,連忙說道:“還是張師傅做事穩妥,孤這就安排人隨他們去通州。”
說完之後,他左右一看,便對一個內侍說道:“馮保,過來!”
李文貴聽到這話,頓時有點意外,便轉頭看向那個到裕王面前候旨的內侍。他沒想到,這個人竟然就是萬曆朝大名鼎鼎的馮保!
只聽裕王對馮保吩咐道:“孤知你做事向來細心,你且去一趟通州,給孤瞧仔細了,萬不可有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