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叛亂起眾叛親離,英年逝白宗成立
六月
晉廷的實質控制者王敦患病,多日臥榻不起,待到病情稍愈時,為了穩固自己在晉廷的勢力,決議消除朝中的一大勢力,義興周氏。
義興周氏在朝中的勢力十分強盛,特別是常年把持著會稽內史一職,勢力很大。
六月二十一日
在幕府謀臣錢鳳的建議下,王敦終於下決心要剷除周氏,為後嗣子孫消除禍患。
他先是指使廬江太守李恆,誣稱周氏勾結妖道李弘圖謀不軌。
又將他幕府中的諮議參軍周筵捕殺,並派心腹沈充帶兵前往義興盡殺周氏子弟。
做完這一切後,王敦派兵突襲會稽,攻殺了會稽內史周札,掃清了將來的禍患。
隨著病情不斷反覆,王敦也知道自己大限將至,行為舉止愈加瘋狂,凡是有反對自己的苗頭,一概掐滅。
先後殺害了天子司馬紹的心腹冉曾、公乘雄等人,又以“三番休二”的方式減少宿衛的當值兵力,保證司馬紹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十月五日
王敦病勢愈來愈重,因為自己沒有子嗣,遂矯詔拜養子(兄王含之子)王應為武衛將軍,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在病榻上,王敦認為王應年少難當大事,於是和錢鳳、沈充等謀臣商議出了身後的三套方案:
上策為放棄兵權,復歸朝廷;中策為退回武昌,擁兵自守;下策為舉兵東下,顛覆朝廷。
最終經過討論,錢鳳等人認為下策才是最好的方案,遂與沈充決定,在王敦死後發動叛亂,徹底顛覆晉廷,擁立王應為帝。
殊不知,他們的交談被一個有心人所知。
他就是王敦的堂侄王允之(王舒之子),王允之假裝酒醉沉睡,騙過了王敦,之後又以回京探父為由回到建康,透過王舒、王導將王敦等人的圖謀報告給了司馬紹。
由於王敦的所作所為與琅琊王氏大相庭徑,所以大多王氏子弟對王敦都並不熱衷,甚至將其視為王氏的大敵。,
司馬紹聞之心中忐忑不安,晝夜難眠,當夜就傳詔王導、王舒、郗鑑、溫嶠等對王敦行事多有不滿的重臣。
派心腹將他們從皇宮中侍宦所走的宮門,悄悄引入密室,一起商討反制措施。
最終司馬紹決定討伐王敦。
他準備親自駐屯於臺城宣陽門外的中堂;
以王導為大都督,總領征討諸軍;
以郗鑑為衛將軍,統領從駕諸軍;
以溫嶠為中壘將軍,與右將軍卞敦負責守衛石頭城;
以光祿勳應詹為護軍將軍,負責守衛建康城南的朱雀橋(秦淮河上的浮橋);
命徐州王邃、豫州祖約、兗州劉遐、臨淮蘇峻、廣陵陶瞻等邊軍鎮將率部入衛建康。
於此同時,司馬紹一面命侍中陳晷、散騎常侍虞騑去探問王敦病況,一面卻微服到蕪湖察看王敦大軍的營壘預作討伐的準備,還不斷派遣大臣去詢問王敦的起居。
太寧二年
六月
王敦以左司馬溫嶠為丹陽尹,意圖藉此監視朝廷動靜,卻不知溫嶠早已歸附司馬紹。
司馬紹認為時機已到。
六月十三日
司馬紹下達《征討國賊王敦及其諸黨羽詔》,將王敦及其黨羽錢鳳、沈充、王含、王應等人視為“大逆”並重金懸賞這些人的首級,許下了爵位、田畝的重賞。
同時,為了消除將士對王敦的畏懼之心,對外宣稱王敦已死,只是以錢鳳等人為討伐物件。
傳言,錢鳳等人秘不發喪,打著王敦的旗號,叛亂。
為了讓將士們更加相信,王導率宗族子弟為王敦發喪。
晉軍將士對王敦的“死訊”信以為真,頓時士氣大振。
得知司馬紹下詔討伐自己,王敦大怒,一再想親自出面,但奈何病情沉痾,無法領兵,只得以誅殺溫嶠等奸臣為名,再次舉兵。
以王含為元帥,與錢鳳、鄧嶽、周撫等率五萬大軍向建康進發,並暗示錢鳳等在破城後殺死司馬紹。
另一黨羽沈充,也再次於吳興起兵,直逼建康。
七月
王含、錢鳳等軍水陸並進,很快便攻至建康,屯於秦淮河南岸。
溫嶠因宿衛兵力薄弱而所徵邊軍尚未抵達。決定移駐北岸,並下令燒燬朱雀橋,與叛軍隔河對峙。
期間,王導多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