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坪:“女媧和伏羲他們是人還是神仙?”
施蛇醫:“他們是類人機器人。除了身體結構材料不同於人類的血肉之軀以外,其他的跟人類一樣,能力和智慧更是遠超人類。對於兩個宇宙之間,數億光年之外,血肉之軀並不適合承擔生命的傳播,只能由一些類人機器人攜帶種子基因庫遠端航行。”
楊坪:“女媧和伏羲他們是最早進入新宇宙血管空間的嗎?”
施蛇醫:“不是,在女媧和伏羲他們之前,宇宙血管內就存在其他的生物,比如‘盤古’等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有些‘人’比女媧她們先到。”
楊坪:“女媧她們是怎樣改造人類的?”
施蛇醫:“女媧她們開始在地球上將攜帶來的微生物、植物種子進行培育,打算等地球環境適合人類居住以後再繁衍人類,早期的地球由於全是無機物,缺乏有機物質,撒下去的種子經過女媧等人精心呵護雖然成活了,但是壽命卻短的可憐,女媧想到可能是新宇宙的免疫系統攻擊從老宇宙帶來的這些種子,導致移植失敗或引發嚴重的排斥反應。正當女媧她們一籌莫展的時候,一顆流星劃過天際,女媧腦電圖閃現一個計劃:何不借助流星播種?於是女媧她們乘坐飛行器離開地球,來到星際空間,將攜帶來的微生物、植物種子化解成有機物微粒,粘附在隕石和彗星上,讓飛向四面八方的隕石和彗星墜落時將有機物質撒在地球等星球上。這種播種方式,雖然需要等待的時間長,但是卻非常有效,就像肌肉重生,消除了宇宙排斥現象。一旦某顆星球生命孕育成功,隕石和彗星路過時又會粘附上生命的有機物傳遞到別的星球,也就是說即使女媧她們離開了這個新宇宙去了別的宇宙,生命其實已經在蓬勃發展。”
楊坪:“目前人類在太空面臨的影響主要有什麼?”
施蛇醫:“人類在太空面臨的影響主要有高能粒子、空間碎片、流星體和微流星暴、宇宙輻射、隔離與約束、與地球的遠距離,以及特定的環境條件如失壓、失重、缺氧、巨大溫差等。失重環境導致肌肉和骨骼退化,宇宙輻射引起免疫力和dna損傷、以及血栓形成等。”
楊坪:“人類總是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星辰大海’多麼撩人心扉的一個詞語,為什麼進行宇宙探索的國家少?”
施蛇醫:“宇宙探索的成本非常高昂,是任何國家難以長期承受的負擔。宇宙探索就像三國時期蜀國伐魏一樣,有句詩寫出了不堪重負:‘經年征戰,入不敷出/百姓苦於戰火/蜀國勢微力削’。宇宙探索帶來的社會和經濟價值並不總是與投入的資金成正比。隨著探索的深入,技術的挑戰變得越來越複雜,而且每次探索的科學發現並不總是與預期相等,有時會顯得徒勞無功。唉!也許按照進化論的觀點,人類現在還沒進化到能夠順利探索宇宙的那個時候。按照進化論的觀點:人類從低階進化到高階,從水生進化到陸生,會不會進化到‘星辰大海’生活?”
:()清水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