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章 小雅的心願(四)

杏花村不大,總共也就五十八戶人家,二百九十八口人。

但李姓人家佔了大多數,只有五六戶是外來的。

這一次鬧旱災,杏花村裡有兩口老井一直在出水。

可是就在前兩天,其中一口老井也幹了。

而且,另一口老井的水,也僅剩下個底了。

要是再不離開這裡,他們就會被活活的渴死。

所以,大家才決定出去逃荒,尋找一線生機。

全村除了兩戶人家去投奔外地親戚以外。

其餘五十六戶,二百八十八人都準備一起逃往安陽。

杏花村現任村長叫李大志,四十八歲,今年剛剛接替他爹的班,成為了杏花村的新村長。

而老村長李二狗已經六十五歲了,在杏花村算得上是高壽之人。

儘管不再擔任村長一職,他仍是李家一族的族長,在村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此次逃荒,老村長本不願隨行。

他年事已高,腿腳不便,不願給兒孫們添麻煩,只想留在村裡等死。

然而,他的二個兒子堅決反對,聲稱家中有牛車,可以帶著父親一同逃荒。

若父親不離開,他們也決不走。

無奈之下,老村長只得坐上牛車,跟隨兒子們一起逃荒。

村長李大志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李有才,今年 29 歲,妻子是李氏,兩人婚後生下了兩子一女。

二兒子名叫李有福,今年 27 歲,妻子是小李氏,兩人婚後育有三子。

清雅的爺爺領著四個孫子早早地來到了村口等待。

不一會兒,村裡的其他人也陸陸續續地來了。

只見每戶人家裡都推著一輛木製的獨輪車,車上裝滿了各種物品。

有的裝著糧食,有的則放著衣物和棉被等生活用品。

其實,清雅的爺爺這一輩還有個弟弟,也就是清雅的小爺爺。

當年分家的時候,由於小爺爺覺得分家不公平,於是和清雅的爺爺大吵了一架。

從那以後,兩家的關係變得十分緊張,見面也不再打招呼,如同陌生人一般。

然而,到了小雅這一輩,孩子們卻經常在一起玩耍。

雖然清雅的爺爺和小爺爺都知道這件事,但他們並沒有阻止,而是選擇預設了。

也許是兩位老人對當年的事情感到後悔,卻又不好意思主動開口求和。

所以將希望寄託在孫子們身上,希望他們能修復兩家之間的關係。

半個時辰之後,村裡所有人都已經出來了。

此時,只見村長站在村口那塊標誌性的大石頭上,揮手示意村民們安靜下來,他有話要說。

待大家都安靜下來後,村長這才開口說道:

“現在人都到齊了,我們可以準備出發了。”

“但是,在出發之前,我有些話要對大家說清楚。”

“首先,我們要想安全地到達目的地,大家就必須團結一致,聽從我的指揮。”

“其次,一會出發要讓孩子和女人走在中間,成年男人則分別走在兩旁。”

“另外,我還要提醒大家一句,三年的旱災,不光是我們村,方圓幾百裡都受了災,外面的災民非常多。”

“所以,大家在路上一定要小心謹慎,千萬不要脫離隊伍。”

“更不要隨意給任何災民食物。如果被我發現有哪家人違反規定,我將會把他們全家人都趕出隊伍!”

其實這些話,都是老村長教他的,因為,他們李氏一族,也是從別的地方逃荒到杏花村的。

想當年,老村長還只是一個七歲的孩子,跟著族人一起踏上了漫長的逃荒之路。

他們歷經了整整半年的逃荒,從出發時的四百多人,到最後抵達杏花村時,只剩下了一百二十人。

那時候,這裡還是一片荒涼之地,根本沒有村莊。

正是李氏一族憑藉著頑強的毅力和勤勞的雙手,一點點地開墾出這片土地,才建立起了如今的杏花村。

然而,命運弄人,幾十年後的今天,老村長已經六十多歲了。

卻又要再次開始逃荒,不得不離開這個他親手建設起來的家園。

小時候的逃荒經歷,讓老村長深知其中的艱辛與殘酷。

他曾親眼目睹那些善良的人們被飢餓的災民搶劫一空。

甚至看到過令人痛心的易子而食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