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7章 全面抗戰爆發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軍的九二式步兵炮和野炮連續不斷地轟擊盧溝橋。炮彈呼嘯著劃破夜空,一發接一發精準地擊中城牆。橙紅色的火光在黑暗中此起彼伏,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中,厚重的城牆被炸得磚石飛濺,出現了多處裂痕。

“守住陣地!守住盧溝橋!”宋哲元部第29軍將士們在斷壁殘垣中奮力反抗。他們利用城牆缺口設定機槍陣地,朝著日軍陣地猛烈掃射。士兵們扛著炮彈在彈雨中穿行,為前線運送彈藥。一些傷員仍堅持戰鬥,用血染紅了戰袍。

第二天拂曉,林雲踏著滿地碎磚走上盧溝橋。晨光中,這座古老的石橋傷痕累累:欄杆多處斷裂,石獅被炸得殘缺不全,橋面佈滿彈坑。橋下的永定河水被染成暗紅色,漂浮著戰士們的遺體。

他蹲下身,輕撫著一塊佈滿彈痕的石磚,在筆記本上鄭重寫道:“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人民全面抗戰,從這裡開始。”

1937年7月7日,南京城內氣氛凝重他的聲音透過廣播傳遍全國:“我們已經到了最後關頭,只有抗戰到底!”

林雲冒著酷暑,趕到陝北延安。他走進一個個土窯洞,記錄下這個轉折時刻。窯洞裡油燈昏黃,牆上貼滿抗日標語。

他親眼看到八路軍改編儀式。戰士們換上嶄新軍裝,胸前佩戴著八路軍臂章。江南新四軍也在緊鑼密鼓地組建,誓要在江南水鄉與日寇血戰到底。

窯洞前的土炕上。他抬起頭,目光如炬:“日寇侵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關頭。全民族總動員,我們一定要打敗日本帝國主義!”

窯洞外黃土飛揚,但林雲分明看到,一個全民族團結抗戰的新時代正在到來。戰士們昂首挺胸,準備投入這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

林雲站在延安城郊的小路上,看著一隊隊揹著行囊的青年從四面八方趕來。他們有的是從城市裡來的學生,有的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壯丁,臉上都帶著堅定的神情。

“抗日救國,人人有責!”他們舉起緊握的拳頭,整齊地喊出這句誓言。沙啞的聲音在山谷間迴盪。

延安的土黃色城牆上,街道兩旁的房屋外牆上,處處可見“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抗戰到底”等標語。紅色的標語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字裡行間透著堅定。

走進一間窯洞,煤油燈的光芒映照著牆壁。十幾個青年圍坐在泥土地上,專注地聽著一位穿著灰色軍裝的幹部演講。講臺上的油燈不時閃爍,照亮幹部堅毅的面容。

“同志們,只有全民族團結一致,才能趕走日本侵略者!”幹部的聲音鏗鏘有力,在窯洞裡迴響。臺下的聽眾不時用力地點頭。

林雲坐在角落裡,筆尖沙沙作響。他在筆記本上記下每一個令人動容的畫面:青年們激動的表情、演講者手指指向遠方的姿勢、窯洞裡此起彼伏的應和聲。

在重慶的街頭,他遇到了一群剛從南洋回來的華僑。他們穿著西式服裝,操著各地方言,手裡提著皮箱。有人剛下輪船就直奔抗日前線,有人帶來大量海外僑胞的捐款。他們的眼神裡都閃爍著對祖國的深情。

一位南洋華僑推開領事館的大門,臉上寫滿焦急。他顫抖著從懷中掏出一個布包,小心翼翼地開啟,裡面是一沓沓整齊的鈔票。

“祖國現在最需要這些,我們不能袖手旁觀。”他的聲音哽咽,“這是我們全家二十年的積蓄。”

“您放心,每一分錢都將用來支援抗戰。”

新加坡、曼谷、仰光…南洋各地的華僑紛紛行動起來。他們變賣家產、捐獻首飾、組織義演籌款。一筆筆善款源源不斷匯向祖國。

“再苦不能苦了祖國!”一位華僑婦女摘下金鐲子遞給募捐人員。

在重慶某軍工廠,工人們不分晝夜地趕製子彈、炮彈。機器轟鳴聲中,汗水溼透了他們的衣衫。一位年邁的老師傅手把手教年輕工人操作機床:“手要穩,每一顆子彈都要保證質量。”

林雲站在生產線旁,記錄下這些感人的場面:“血濃於水,天涯同心。我們終將勝利。”

林雲穿過鄉間小道,看到成群的農民正將一袋袋糧食裝上牛車。老鄉們汗流浹背,但臉上寫滿堅毅。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農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對他說:“這是我們種的小麥,要運去前線給抗日的弟兄們。”

牛車隊在泥濘的山路上緩緩前行,吱呀作響。婦女們挑著擔子跟在後面,筐裡裝滿了自家醃製的鹹菜和臘肉。“再苦再累也要支援前線!”他們異口同聲地說。

在江南水鄉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