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聞‘主貴臣榮,主憂臣辱’。”
“我事袁氏多年,怎能背叛?”
曹操見留不住他,只好放其回去。
辛評回到南皮,將曹操拒絕投降的態度告知袁譚。
袁譚怒斥道:
“你的弟弟為曹操效力,你卻懷有二心!”
辛評氣得昏厥在地,片刻後死去。
袁譚對此深感後悔。
郭圖對袁譚建議道:
“明日將南皮百姓盡數驅至陣前,以軍隊殿後,與曹操決一死戰。”
袁譚聽從了他的建議。當天夜裡,他強迫南皮百姓拿起武器,準備作戰。
次日清晨,袁譚軍開啟城門,百姓在前,士兵在後,喊殺聲震天,直衝曹軍大營。
兩軍混戰,從辰時(早晨七點)至午時(中午十一點),難分勝負,屍橫遍野。
曹操見遲遲未能取勝,棄馬登山親自擂鼓,將士們見此士氣大振,奮力衝殺,袁譚軍大敗。
曹洪衝入敵陣,正遇袁譚,將其亂刀砍死。
郭圖見形勢大亂,策馬逃回城中,卻被樂進一箭射下城牆,連人帶馬掉入壕溝。
曹操率軍攻入南皮,安撫百姓。
忽然有一支軍隊來襲,原來是袁熙的部將焦觸、張南。
曹操親自率軍迎戰,二將卻投降曹操,被封為列侯。
不久,黑山賊首領張燕率十萬兵馬歸降,曹操封他為平北將軍。
曹操下令將袁譚的首級懸掛示眾,並威脅說,若有人哭泣,將立即斬殺。
袁譚的頭被掛在北門外時,有一人身著布帽和喪服,在首級下痛哭,被士兵抓住帶到曹操面前。
曹操詢問此人身份,得知他是青州別駕王修。
王修因勸諫袁譚而被驅逐,得知袁譚身亡,特地前來哀悼。
曹操問:
“你知道我的命令嗎?”
王修答:
“知道。”
曹操又問:
“你不怕死嗎?”
王修答:
“我生前受他重用,如今他死了,我若不哭就是不義。”
“若因怕死而忘義,我還如何在世上立足?”
“若能收殮袁譚的遺體,我即使被處死也無怨無悔。”
曹操感嘆道:
“河北的義士為何如此之多!”
“可惜袁家無法用好他們!”
“如果他們能用人如是,我哪裡敢如此輕視河北?”
於是命令收殮袁譚遺體,厚禮安葬,並將王修奉為上賓,任命為司金中郎將。
曹操接著問王修:
“如今袁尚已投奔袁熙,我們要如何應對?”
王修沉默不答。
曹操感慨道:
“忠誠之臣啊!”
隨後曹操向謀士郭嘉詢問對策,郭嘉建議:
“可讓袁氏降將焦觸、張南等人率軍攻打袁尚。”
曹操採納此計,命焦觸、張南、呂曠、呂翔、馬延、張顗各領本部兵馬分三路進攻幽州,同時派李典、樂進與張燕聯合攻打併州的高幹。
袁尚與袁熙得知曹軍逼近,判斷無法抵擋,於是放棄幽州,連夜率軍逃往遼西投奔烏桓部族。
幽州刺史烏桓觸召集幽州官員,以歃血為盟的方式共同商議降曹事宜。
烏桓觸首先發言道:
“曹丞相是當世英雄,如今投降他是大勢所趨,不服從者將被斬首。”
眾人依次歃血,輪到別駕韓珩時,他怒擲劍於地,高聲說道:
“我蒙袁公父子厚恩,如今他們敗亡,我智不足以拯救,勇不足以殉死,已是不義。”
“若再向曹操屈膝投降,我絕不願為!”
眾人無不震驚。
烏桓觸說:
“成大事當以大義為重,成敗與否不在一人。”
“韓珩既有此志,就讓他自便吧。”
於是將韓珩逐出會場。
隨後烏桓觸親率軍隊出城迎接曹操的三路兵馬,正式投降。
曹操大喜,封其為鎮北將軍。
此時,探馬來報幷州戰況:
李典、樂進、張燕久攻壺關未果,高幹堅守不下。
曹操決定親率兵馬前往。他召集眾將商議對策,荀攸建議:
“攻破高幹需用詐降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