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朱見深在母親面前丟了面子,索性不要面子了,他乾脆地說到:“母后也不用鬧了,朕今天是非得要弄明白,佑樘這孩子身上的疑問太多了,他既然是從宮外來的,朕就有理由查清他的真實身份。”
&esp;&esp;周太后一時間氣得說不出話來。
&esp;&esp;“反正,王仙人朕已經帶來了,就在宮門外候著,朕這就宣他進來。”朱見深說到。
&esp;&esp;“慢1周太后厲聲說到:“既然是查驗我皇家的血統,怎麼著也輪不到一個山野浪人來說了算!傳太醫來,讓最權威的太醫來做和血驗親,皇上應該相信太醫的話吧1
&esp;&esp;“那好吧,就聽母后的吩咐。”朱見深賭氣說到。反正這事已經說出口了,他便一定要做。
&esp;&esp;於是王皇后對太監說:“快去傳太醫,悄悄地,不要聲張。”
&esp;&esp;雖然太后和皇上都將面子拉豁了,但她這個皇后可不敢賭氣,為了皇帝的面子,她必須得將此事悄悄進行。
&esp;&esp;很快,德高望重的楊太醫就進來了,太子佑樘也被帶了回來。太子佑樘還不知發生了什麼事,但憑他觀察,父皇和皇祖母的臉色都不太好看,他只得戰戰兢兢地向父皇行了跪禮,然後來到了皇祖母身邊。
&esp;&esp;楊太醫分別向皇上和太子都磕了頭,請了罪,這才取出銀針分別在皇上和太子的手指尖上刺了一下,然後將他們兩人的血擠在了同一個裝了液體的小碗裡。
&esp;&esp;滴血認親從三國時創立,一直被奉為圭臬,沒有人懷疑,就像沒有人懷疑兩個銅球會同時落地。但這究竟有沒有可信之處,不得而知,但人們就是認定了這樣驗親的,醫官也是這樣做的。
&esp;&esp;民間傳說著一個笑話,就是諷刺這“滴血驗親”的——
&esp;&esp;據說元朝有個小縣官,娶了四個老婆都不生產,就請個和尚來做法,和尚把四個女人跟自己關到一個屋裡,半天才滿頭大汗出來,對縣官說:“大功告成1縣官高興得不得了,賞了錢給和尚。後來四個老婆果然瓜熟蒂落。可落了以後,新的煩惱又來了。街上一群叫花子,總喜歡在門口唱:“媽生我,爹不像,只像隔壁老和尚”
&esp;&esp;可見,叫花子的標準是“像”,長得像老子,才是兒子!如果長得像隔壁老和尚,那肯定有問題。雖然這標準不能驗出全部兒子,卻能驗出真兒子。真高出一籌呢!
&esp;&esp;偏偏大家要搞出滴血認親這一招來,彷彿血緣、血緣,就非得要把血搞在一處才真實一樣。
&esp;&esp;真不知道這靠譜不靠譜!
&esp;&esp;滴血驗親究竟是怎麼興出來的呢?
&esp;&esp;據說女人們曾經有個盛世,耍足威風,她們住在洞子裡,把男人趕出去,晚上需要的時候,把精壯的男人叫進來,天亮再踢出去。
&esp;&esp;所以,那時候的孩子們肯定知道自己有個媽媽,爸爸是什麼東西,不是很清楚。爸爸出現的時候,父權社會就形成了,因為爸爸從此變得重要,就需要一個辦法來認爸爸。
&esp;&esp;於是“滴骨與和血”便出現了——
&esp;&esp;這個辦法就是滴血認親,分成兩派,一個是滴骨派,把血滴在骨頭上,滲透進去就是一家人;一個是合血派法,兩個人的血都取一滴滴進碗裡,融合的就是一家人。否則就不是。
&esp;&esp;滴血認親有個好處,就是一定能滴出一個爸爸來,如果堅持下去,能滴出一大堆爸爸來。缺點是滴出的不一定是真爸爸。
&esp;&esp;周太后就只認“長得像”這個理,可看著太醫那一本正經的樣子,也不由得重視和緊張了起來。
&esp;&esp;只見碗中的兩滴血,先還互不干擾,各自有各自的界限,就像兩個小紅球一樣各自為陣,看得周太后和王皇后的臉都白了。
&esp;&esp;朱見深此時的心情最為複雜,又盼著兩團血快快融合,又想著最好就此永不相溶。他有如此心情也能理解,這太子畢竟是皇上的兒子啊,如何滴血認親不被證明,可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埃如果兩團血融合了,他也會失望,畢竟佑樘這孩子不是他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