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位面。
“朕治理天下,為的便是百姓豐衣足食。此人竟有如此神技,能讓糧食豐產若此,實乃大才。”
他從未見過如此茂盛、如此豐收的稻田,在劉徹的認知裡,即便是大漢最肥沃的土地上產出的稻穀,也遠遠不及眼前這景象的十分之一。
“若朕之大漢有此神術,何愁國不昌盛,民不安居?”
劉徹感慨道:“這袁公實乃奇人也,朕都不知這水稻竟還能雜交!”
說罷,他目光炯炯地掃視著殿下群臣,高聲問道。
“眾愛卿,可有人知道這雜交水稻之技術?”
群臣面面相覷,一時皆沉默不語。
少頃,一位老臣顫顫巍巍地站出來,拱手道:“陛下,臣等從未聽聞此等神奇之術。此般景象,實乃超出臣等認知。”
“那光幕中所現之雜交水稻,聞所未聞,臣等實不知其技術為何。”
這時衛青站出,粗聲粗氣地說道:“陛下,吾等只知征戰沙場,保我大漢疆土,這農耕之術,實非臣之所長。”
“但臣兒時在農鄉居住過,臣觀那雜交水稻,或許與那移花接木之法極為相似,又或是授粉之術進行雜交。”
劉徹越聽越有道理,正想說讓人去辦,衛青這時又補了一句。
“可臣等不知這雜交之術是雜交了何種水稻,若無精準復刻,恐難以進行雜交。”
劉徹神色凝重,來回踱步:“那依卿之見,當如何?”
衛青思索片刻,道:“陛下,可先命各地官員鼓勵百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提高現有農田之產量。同時,繼續探尋雜交水稻之奧秘,雙管齊下,方為上策。”
劉徹停下腳步:“善!就依卿之所言。傳朕旨意,各地官員務必盡心盡力,為百姓謀福祉,為大漢之昌盛而努力。”
眾臣齊聲應道:“陛下聖明!”
……
大明位面。
“華夏14億人吃飽?”
朱元璋的聲音都震驚到變音了。
馬皇后故意在旁邊咳嗽了兩聲,讓他注意形象。
可朱元璋現在哪裡還顧得上什麼形象不形象的。
原以為這華夏人民共和國只是兵力強盛,民心合一。
可是沒人告訴他,這華夏人民共和國竟有如此之多的人口啊!
要知道大明登記在冊的人口也不過2億之多,竟連這華夏人民共和國的零頭都算不上!
而這大明2億人,吃飽的也不過區區百分之一!
“這……這華夏人民共和國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朕之大明,費盡心力,也難以養活如此眾多人口。”
朱元璋感覺自己已經要喘不過氣來了,自己與這華夏人民共和國比起來,怎什麼都不是!
馬皇后輕聲安慰:“重八,莫要太過震驚。這華夏人民共和國定有其獨特之處。”
朱元璋微微點頭,但目光依舊無法從光幕上移開。“朕實難想象,這袁公竟如此聰慧,讓十四億人都吃飽飯,他簡直就是活菩薩。”
“他之功赫,乃歷代之巔!”
“來人吶!”朱元璋下令道:“這袁公乃雜交水稻之父,此等才情應立廟才是!”
……
就在各朝驚訝不已時,光幕又發生了變化。
【然而,袁老的雜交水稻一路走來卻是相當困難。】
各朝代面面相覷。
他們無法想象,袁公此等人物,即使是皇帝都是含在嘴裡怕化了的。
這雜交水稻面世又怎會困難?
【 1961 年,袁老在稻田裡發現了一株與眾不同、植株高大、稻穗飽滿的水稻,他將其命名為“鶴立雞群”。】
【把這株水稻的種子種下去後,後代卻參差不齊,這讓袁隆平意識到“鶴立雞群”本身是一株天然雜交稻,也說明稻田中可能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株。】
【終於,袁老與組織部等人在1964年到1965年兩年間,檢查了幾十萬株稻穗。最終在四個品種中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稻株。】
嬴政咋舌,十幾萬株,這是何等的毅力!
他心中不禁對這位袁公充滿了敬佩。
嬴政微微眯起雙眸,沉聲道:“如此堅韌不拔之人,實乃罕見。若朕之大秦有此等人物,何愁天下不興。”
群臣聞言,皆默默點頭。
此時,光幕中的畫面繼續播放。
【在袁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