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魯肅走後,劉備沉思良久。
本來以來魯肅此次定對奪取江陵之事不依不饒。
沒想到魯肅只是簡單交談後,交待了周瑜書信後就匆匆而回。
這讓劉備心中大為疑惑,所以好奇的上前詢問諸葛亮。
“孔明,我本來以為魯肅今日必然會對江陵一事斤斤計較,沒想到你三言兩語就給打發了!”
“唉……主公,你想錯了,魯肅這是欲擒故縱,分明是在江陵之事上先禮後兵。
魯肅見說不通我,才將周瑜書信交於我。
如果我依照信中內容,趕赴對方大營,怕不是周瑜擺下的鴻門宴。”
劉備聽後,大吃一驚,沒想到周瑜竟然又再次故技重施。
因為上次周瑜擺下鴻門宴,還是在赤壁之戰開始前。
若不是關羽跟隨劉備,怕不是早已經涼涼了。
“啊……幸好孔明剛才謝言拒絕,倘若此去定是凶多吉少。”
對於劉備的擔心,諸葛亮輕搖蒲扇,泰然自若的安慰劉備。
“主公,大敵當前,縱使我前去,屆時我看周瑜也不敢拿我怎樣,因為以他的能力對付姓秦的那小子還有點嫩。”
此時諸葛亮提到秦啟,心中也隱隱約約感覺到此次遇到了大麻煩。
所以諸葛亮開始靜下心來,思考著如何能保住江陵。
因為諸葛亮在南陽出山之時,就以“隆中對”為劉備制定了奪取天下的三大步驟。
而這第一步就是佔據荊州。
荊州北可抵抗曹操,東可聯結孫權,西可通向巴蜀。
所以諸葛亮才建議劉備取江陵、佔荊州,以作為問鼎中原的根基。
第二步則是圖謀益州。
益州地勢險要,土地肥沃,高祖劉邦就曾經以這裡為跳板,成就的大漢基業。
而益州一旦取得,即可形成與曹操、孫權鼎足之勢,抗衡兩家。
第三步則是兩路北伐。
一旦天下有變,劉備可率領荊州之兵向宛城、洛陽進兵。
而自己可以率益州之眾出秦川,兩路配合夾擊曹操,進而奪取天下。
說完諸葛亮的“隆中對”計劃,不得不在此分析下其計劃的弊端。
雖然諸葛亮認為這個計劃天衣無縫,但是不知道的是。
日後在執行的過程中,卻是困難重重。
因為諸葛亮的三步計劃第一步難度係數就超高。
荊州之前就提到過,雖是戰略要地,但卻是四戰之地。
因為曹操南下一統天下必取道荊州。
而孫權為保江東,必須將上游荊州牢牢把控。
諸葛亮想讓劉備佔據荊州作為基地。
可想而知,難度到底有多大。
雖然諸葛亮為抗曹操,東聯孫權,為自己爭取了發育時間。
但是因為荊州利益上的取捨,造成了兩家之間的嫌隙。
所以聯盟的關係根本不是想象的穩固。
畢竟有那麼一句話在那擺著: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因此諸葛亮想利用荊州這一路北上攻曹,很容易腹背受敵。
就算孫權按兵不動,坐山觀虎鬥。
這第三步兩路出擊的計劃也會因為兵力分散,難以配合、呼應不夠及時而遭遇慘敗。
綜合所有原因,這也讓東漢名士司馬徽——水鏡先生。
在諸葛亮出山時所說的一句話“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一語成讖。
此時,諸葛亮捋了捋鬍子,滿臉愁容。
心中意識到一場巨大的危機正在席捲而來。
如今雖然取得江陵,為劉備指定的奪取天下的第一步已經成功邁出。
但是當前的形勢不容樂觀。
北有秦啟。
南有周瑜。
而自己卻是夾在中間。
堅守江陵開始變得十分棘手。
如果沒有秦啟欲爭江陵的話,諸葛亮完全能夠斡旋周瑜。
但是如今諸葛亮面對秦啟這個新對手,可以說是完全不瞭解。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不知彼,只能一勝一敗”。
在形勢難以掌握的情況下,還要隨時應對周瑜從自己背後捅刀子。
所以諸葛亮不由得開始焦慮起來,而這也是出山之後,第一次坐立難安。
其實,當前諸葛亮面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