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邊疆的劉辨,雖已率邊軍撤離了京城那權力紛爭的漩渦中心,但他的心卻始終牽掛著朝堂局勢。齊王司馬冏的死訊傳來,劉辨深知這必將引發新一輪更為激烈的權力爭鬥,而西晉王朝也會再次陷入動盪不安之中。為了能在這風雲變幻之際,儘可能守護大晉的江山社稷,劉辨在邊疆開始了一系列精心的謀劃。
關注局勢,收集情報
劉辨深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在邊疆的營帳內,他專門設立了一個情報收集處,安排了許多精明能幹、善於打探訊息計程車兵和探子,讓他們時刻關注京城以及各地的局勢變化,務必將各方勢力的一舉一動都及時彙報回來。
每日清晨,劉辨都會早早來到情報營帳中,檢視最新傳來的訊息。看著那一份份寫滿各方動向的竹簡和帛書,他的眉頭時常緊鎖,京城朝堂上成都王司馬穎與河間王司馬顒之間的明爭暗鬥,百姓們因局勢動盪而生活困苦的描述,都讓他憂心不已。
他時常站在營帳外,望著京城的方向,心中思索著:“如今朝堂局勢愈發混亂,成都王和河間王各懷心思,爭權奪利,全然不顧大晉的安穩,長此以往,這天下怕是要大亂啊。我雖身處邊疆,卻不能眼睜睜看著王朝陷入絕境,必須得想個辦法,從這千里之外施加些影響才是。”
劉辨深知,要想準確把握局勢,光靠手下探子的彙報還不夠,還需要與朝中一些正直且心繫大晉的大臣保持密切聯絡。於是,他修書給司徒張華等幾位大臣,向他們表明自己雖遠在邊疆,但時刻關注朝堂,願與他們一同為穩定局勢出謀劃策。張華等人收到書信後,也紛紛回信,將朝中更為詳細的情況告知劉辨,雙方透過書信往來,互通有無,讓劉辨對京城的局勢有了更為清晰、全面的瞭解。
整軍經武,穩固邊防
邊疆之地,外患始終是一大隱患,劉辨明白,只有先確保邊疆的安穩,讓大晉的國門固若金湯,才能無後顧之憂地去應對朝堂上的紛爭。所以,他將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整軍經武之上。
劉辨親自來到校場上,督促士兵們進行日常訓練。他看著士兵們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刻苦練習著各種戰術、兵器的使用,心中稍感欣慰。他時常對士兵們說道:“兄弟們,咱們雖身處邊疆,但肩負的責任重大啊!咱們守好了這國門,京城的百姓才能免受外敵侵擾,朝廷才能安心處理內政。如今朝堂局勢動盪,咱們更要加緊訓練,不能有絲毫懈怠,要讓那些覬覦我大晉江山的外敵知道,咱們邊軍的厲害!”
在劉辨的嚴格要求下,邊軍的戰鬥力日益提升。他還注重軍隊的裝備更新,命工匠們打造更為堅固鋒利的兵器,改良戰甲,使其防禦效能更佳。同時,劉辨加強了邊疆的防禦工事建設,沿著邊境線增修瞭望塔、烽火臺,安排士兵輪流值守,一旦發現外敵有任何風吹草動,便能迅速傳遞訊息,做出應對。
此外,劉辨深知軍心的穩定至關重要,他時常深入士兵之中,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況,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士兵們家中若有什麼變故,劉辨會盡力提供幫助,讓士兵們沒有後顧之憂。在他的悉心經營下,邊軍上下一心,士氣高昂,成為了守護大晉邊疆的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聯絡藩王,制衡朝堂
劉辨明白,僅憑自己在邊疆的力量,很難直接影響京城朝堂上那複雜的權力鬥爭,必須藉助其他勢力,形成一種制衡,才能讓局勢不至於失控。於是,他想到了各地的藩王。
在仔細分析了各個藩王的性格、勢力以及與朝廷的關係後,劉辨挑選了幾位相對正直、且對大晉忠心耿耿的藩王,決定與他們秘密聯絡,共同商討應對當下朝堂亂局的辦法。
他先是修書給淮南王司馬允,在信中詳細闡述了京城如今因齊王之死而陷入的混亂局面,以及成都王和河間王爭權可能帶來的危害,言辭懇切地表明瞭希望淮南王能與自己攜手,從外部對朝堂勢力進行制衡,維護大晉正統的想法。
淮南王司馬允收到書信後,深以為然,他也對京城的亂象憂心忡忡,覺得劉辨此舉很有必要。於是,他親自回信,表示願意聽從劉辨的安排,與他一同為穩定朝堂局勢出力。
隨後,劉辨又陸續聯絡了其他幾位藩王,有的藩王當即表示支援,願意配合行動;有的藩王雖有所顧慮,但在劉辨多次書信勸說以及分析利弊後,也漸漸被說動,加入了這一聯盟。
劉辨與這些藩王約定,暫時不直接介入朝堂紛爭,而是密切關注成都王和河間王的舉動,一旦他們的爭鬥威脅到了大晉的江山社稷,危及朝廷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