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率軍出逃後,洛陽城彷彿從一場噩夢中掙扎著醒來,可那瀰漫在空氣中的緊張氣息,卻絲毫沒有消散的跡象。城內外的百姓們依舊人心惶惶,街頭巷尾都在竊竊私語著董卓此番來勢洶洶又突然離去的種種緣由,流言蜚語如同長了翅膀一般,四處傳播,讓本就動盪不安的局勢更添幾分混亂。
城外的農田裡,不少農戶望著那被馬蹄踐踏得不成樣子的莊稼地,心疼得直抹眼淚,這可是他們一年的生計所在啊,如今卻毀於一旦。而那些原本依靠城中商貿營生的商戶們,也都緊鎖著店門,不敢輕易開張,生怕再遭遇什麼變故,整個洛陽城的經濟仿若陷入了寒冬,一片蕭條之態。
軍隊方面,雖說董卓的大軍已然撤離,但城中的守軍經過這場對峙,也是疲憊不堪,士氣低落。不少士兵掛念著家中的親人,擔憂董卓會不會捲土重來,又或是其他勢力趁虛而入,那未來的日子還能否保住性命,種種思緒縈繞在心頭,使得他們訓練時都有些心不在焉。將領們雖極力安撫,可效果甚微,畢竟這潛在的威脅就像一片烏雲,沉甸甸地壓在每個人的心頭。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劉辯獨自坐在御書房中,四周靜謐得讓人有些心慌,唯有那案几上的燭火,在寂靜中跳躍著,橘黃色的光灑在他年輕卻已略顯滄桑的面容上,映出他此刻那複雜而凝重的神情。
劉辯的眉頭深深皺起,彷彿兩道鎖住無盡憂慮的溝壑,他的目光時而落在眼前攤開的書卷上,可那上面的文字卻似一個個難解的謎題,根本入不了他的心神,時而又望向那扇緊閉的雕花窗欞,彷彿想透過它看穿這朝堂內外潛藏的暗流湧動。此刻,他的思緒早已飄遠,如脫韁之馬般在錯綜複雜的局勢裡狂奔。
劉辯心裡清楚得很,經過此番董卓之亂,朝堂就如同一個外表看似堅固無比,實則內部結構已被蛀蝕得千瘡百孔的大廈。表面的平靜之下,各方勢力猶如盤根錯節的藤蔓,相互糾纏,牽一髮而動全身。袁家,這個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的龐然大物,在朝中有著難以撼動的地位,袁隗身為太傅,位高權重,以往確實為朝廷貢獻頗多,對皇室也還算忠心耿耿。可在這風雲變幻、人心難測的時局裡,權力過度集中於袁家,就好似一把高懸在頭頂的利刃,不知何時便會落下,打破那岌岌可危的權力平衡,進而滋生出無數難以預料的禍端。劉辯深知,若想真正穩固大漢江山,必須要從內部著手,巧妙地重新梳理這盤權力之棋,可這又談何容易啊。每走一步,都像是在薄冰上舞蹈,稍有不慎,就可能墜入萬丈深淵,萬劫不復。但即便如此,他也已沒有退路,身為大漢天子,守護祖宗基業,讓天下重回太平,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哪怕要付出再大的代價,他也只能硬著頭皮向前。
這日,劉辯早早便傳召朝中重臣入宮議事。他端坐在龍椅之上,看似神色平靜,可那藏在寬大龍袍袖中的雙手,卻不自覺地緊緊攥著,手心裡早已滿是汗水,黏膩得讓他有些難受。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彷彿一面急促擂動的戰鼓,在胸腔裡咚咚作響,每一下都撞擊著他緊繃的神經。他深知,自己即將要推行的舉措,無異於在平靜的湖面投下巨石,必將掀起驚濤駭浪,而結果如何,他根本無法完全掌控,只能憑著一腔孤勇,盡力去引導那洶湧的波濤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奔湧。此刻,他的目光緩緩掃過階下的大臣們,眼神裡既有期待,盼著能有幾位賢臣理解並支援自己的想法,又透著擔憂,害怕遭到眾人的強烈反對,讓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待眾人到齊,御書房內一片死寂,靜得彷彿能聽見每個人那緊張的心跳聲。大臣們似乎都察覺到今日氣氛的不同尋常,皆低著頭,不敢輕易出聲,猶如一群受驚的鵪鶉,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成了那被槍打的出頭鳥。每個人心裡都在快速地盤算著,權衡著劉辯這番話背後的深意以及可能給自己帶來的利害得失。畢竟這涉及朝堂權力格局的重大變動,稍有差池,便可能捲入是非的漩渦之中,落得個身敗名裂的悽慘下場,誰都不想拿自己的仕途乃至身家性命去冒險啊。
這時,尚書盧植站了出來,恭敬地拱手道:“陛下聖明!清流士人多為正直有學識之士,往昔受黨錮之禍牽連,壯志難酬,如今陛下若能啟用他們,必能為朝堂帶來一股清正之風,且可讓天下人看到陛下唯才是舉、公正治國的決心,實乃大善之舉啊。”盧植一臉正氣,目光堅定地看著劉辯,心中確實是由衷地認同劉辯此舉。他早就對朝堂上那烏煙瘴氣、權力傾軋的亂象深惡痛絕,那些靠著裙帶關係或是阿諛奉承上位的庸才,把朝廷搞得烏七八糟,真正有才能、心懷天下的清流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