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皇宮的朝會大殿內,氣氛凝重而緊張。陽光透過窗欞,斑駁地灑在金碧輝煌的殿堂上,卻無法驅散空氣中瀰漫的壓抑感。大殿中央,皇帝劉辨端坐在龍椅上,目光堅定而銳利,他身旁站立著幾位心腹大臣,包括改革派的領袖王允和陳琳。
大殿兩側,則是密密麻麻計程車大夫階層,他們身著華麗的官服,面色各異。有的眉頭緊鎖,顯然對即將發生的辯論心存憂慮;有的則面帶冷笑,似乎對改革派的提議不屑一顧。
辯論開始
劉辨清了清嗓子,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迴盪:“諸位愛卿,朕今日召集爾等前來,乃是為了商討一件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稅改。朕深知,當前帝國的賦稅制度存在著諸多弊端,導致百姓負擔沉重,民生凋敝。因此,朕決定實施稅改,以減輕百姓負擔,促進國家繁榮。”
話音剛落,大殿內便響起了一陣竊竊私語。劉辨的目光掃過眾人,繼續說道:“朕已命王允大人和陳琳大人草擬了稅改方案,現將方案公佈於眾,以供討論。”
王允上前一步,恭敬地呈上了稅改方案的奏摺。劉辨接過奏摺,掃了一眼,然後將其遞給身旁的太監,讓他朗讀給眾人聽。
太監的聲音在大殿內迴盪,詳細闡述了稅改方案的內容:降低田賦稅率,減輕農民負擔;改革商稅,打擊走私和逃稅行為;設立公平稅局,統一稅收徵管,防止官員貪汙腐敗……
太監剛唸完奏摺,大殿內便響起了一片譁然之聲。一位士大夫站了出來,正是弘農楊氏的代表人物楊彪。他面色陰沉,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絕,聲音低沉而有力地說道:“陛下,臣以為此稅改方案實難推行。田賦為國家之血脈,一旦降低稅率,國庫將難以為繼,如何支撐龐大的軍費和官僚體系?此非為國之道,實為亡國之策啊!”
楊彪的話語一出,大殿內頓時陷入了一片寂靜。所有人都知道,弘農楊氏作為東漢時期的名門望族,其影響力不可小覷。楊彪的反對,無疑給稅改方案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面對弘農楊氏的強烈反對,改革派的領袖王允毫不退縮。他站了出來,聲音鏗鏘有力地說道:“楊大人此言差矣。田賦雖為國家之血脈,但並不意味著必須維持高昂的稅率。百姓乃國家之根本,若百姓負擔沉重,民不聊生,國家又怎能長治久安?降低田賦稅率,雖短期內可能導致財政收入減少,但長遠來看,卻能激發百姓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發展,從而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王允的話音剛落,陳琳也站了出來,補充道:“至於商稅改革,更是勢在必行。當前商稅徵管混亂,官員貪汙腐敗現象嚴重。改革商稅,設立公平稅局,統一稅收徵管,不僅能打擊走私和逃稅行為,還能防止官員貪汙腐敗,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此外,改革商稅還能促進商業繁榮,帶動經濟發展。”
聽著改革派的反駁,楊彪的內心陷入了激烈的掙扎。他深知,稅改方案對於國家和百姓來說無疑是有益的,但這也意味著要犧牲一部分士大夫階層的利益。作為弘農楊氏的代表人物,他不僅要考慮國家的利益,還要考慮家族的榮耀和利益。
他低下頭,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家族歷代先祖的英容笑貌。他們為了家族的榮耀和利益,付出了無數的汗水和心血。如今,自己卻要成為那個背叛家族利益的人嗎?
然而,當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些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百姓時,他的內心又湧起了一股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深知,作為士大夫階層的一員,自己有責任和義務為國家和百姓謀福利。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楊彪終於做出了決定。他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劉辨,聲音低沉而有力地說道:“陛下,臣雖為弘農楊氏之人,但更知為國為民之道。稅改方案雖觸動了士大夫階層的利益,但若能為國為民帶來福祉,臣願以身試法,全力支援稅改!”
隨著楊彪的表態,大殿內的氣氛頓時變得輕鬆起來。劉辨端坐在龍椅上,目光銳利地觀察著雙方的交鋒。他深知,這場辯論不僅關乎稅制的改革,更關乎國家的未來和命運。
在雙方辯論得難解難分之際,劉辨突然站了起來,聲音洪亮地說道:“諸位愛卿,朕已聽取了你們的意見。朕深知,改革稅制必將觸動一些人的利益,引發一些爭議和反對。然而,朕更清楚的是,改革稅制是為了國家的繁榮和百姓的福祉。因此,朕決定實施稅改方案!”
劉辨的話音剛落,大殿內便響起了一片歡呼聲。改革派士大夫歡呼雀躍,激動不已;而保守派士大夫雖然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