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章 相權失衡的爛賬

試想想,在洪武大帝朱元璋與最強太子朱標嚴密監視之下,究竟是如何完成了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操作呢?

這其中必然涉及到各種複雜的宮廷權謀與文官的微妙作用。

呂氏雖有所動作,但僅憑她一人之力,顯然無法掀起如此大的風浪。

文官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想必是不可或缺的。

他們或許在幕後出謀劃策,或許在關鍵時刻推波助瀾,總之,這些騷操作絕非呂氏一人可以完成。

在朱雄英和常氏突然離世的背後,或許隱藏著更加深層次的宮廷鬥爭。

而朱元璋和朱標,作為一對專注於政務的工作狂,他們或許從未想過。

在皇后馬秀英的光輝形象下,後宮之中竟也暗流湧動,充滿了各種陰謀詭計。

年幼的朱允熥,在呂氏的刻意引導下,逐漸形成了孤僻怯懦的性格。

這種性格不僅讓朱標和朱元璋對他不喜,也讓他在宮廷鬥爭中處於劣勢。

當然,朱允熥生下不足月,常氏的離世,更是讓他失去了母親的庇護,這無疑加劇了他的困境。

老朱家的皇帝們,自古以來都是情種。

朱元璋獨寵馬皇后,朱標獨愛太子妃常氏,朱棣在徐妙錦死後不立後,這種帝后和諧的現象在大明後面的皇帝中也大都如此。

在這樣的背景下,後宮的爭鬥似乎更加顯得詭異和複雜。

在呂氏的刻意培養下,朱允炆逐漸展現出對朱允熥的碾壓之勢。

無論是在學識、才情還是人望上,朱允炆都似乎更勝一籌。

這使得朱允熥在宮廷中的地位更加尷尬,也讓他更加難以得到朱元璋和朱標的青睞。

朱標死後,文官們開始積極行動,他們利用朱元璋對藍玉的不滿和擔憂,成功引爆了一場針對藍玉的清算。

在這場政變中,藍玉被砍,常府勢力被廢,為朱允炆的登基鋪平了道路。

然而,朱允炆登基後的施政政策卻引起了大臣們的質疑。

他獨獨對齊、黃二人另眼相待,這讓許多老臣感到不滿。

張紞、鬱新、陳迪等人都是洪武朝留下的重臣,他們在朝堂上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背景,但為何朱允炆卻對他們視而不見呢?

難道這些人都是吃乾飯的嗎?他們看不出朱允炆的削藩政策過於急躁,急於求成嗎?

或許,這背後又隱藏著更加複雜的宮廷鬥爭和文官們的權謀。

總之,在洪武大帝朱元璋和最強太子朱標的眼皮子底下,完成這些騷操作並非易事。

這背後涉及到各種複雜的宮廷鬥爭和文官們的權謀,讓人不禁感嘆,宮廷之中,真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老朱同志的屠刀顯然沒有讓這些官員們,放棄對權力的追逐。

同時老朱在廢了丞相之位之後,權力的失衡更讓這些官員,彷彿就像鯊魚聞到了腥味。

找到了皇權的軟肋,而選擇迂迴戰術,成功的拿到了他們想到的權力。從而形成了,大明近300年的特殊政治格局。

朱允炆苦笑連連,他搖了搖頭,心中滿是震驚與感慨。

他真不能小看古人,這一系列的操作,無論是權謀還是智謀,都顯得那麼精妙絕倫。

如果真的有人佈局,那麼這背後藏著的力量,簡直太可怕了,讓人不寒而慄。

宣宗駕崩後,三楊把持朝政,進一步削弱了武勳的話語權。

勳貴集團被逼迫到了牆角,他們為了挽回局面,不惜堵上一切,發起了一場北伐。

這本應是一手好牌,以當時明軍的戰力,打草原諸部,原本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大明戰神朱祁鎮卻相信了宦官王震的讒言,進行了一系列錯誤的決策,最終導致了土木堡事變的發生。

這場事變,敲斷了武勳的脊樑,讓大明王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

在北京保衛戰中,于謙擔任兵部尚書,他收回了五軍都督府的所有權力,成功打贏了這場仗。

然而,從他之後,兵部便一直管著大明軍隊,五軍都督府成為了名存實亡的軍事機構。

這讓朱允炆深感憂慮,兵部只是一群靠著科舉考試上來的文官,他們雖然可能懂得一些兵事。

但真的能與那些經歷過無數軍陣拼殺的勳貴集團相提並論嗎?顯然不是。

朱祁鎮之後,大明軍隊已然成為了一群綿羊,即便偶爾出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