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
此時,李師師看著眼前那離自己不足一米的箭矢,原本嬌豔的面容此刻蒼白得毫無血色,一雙美目驚恐地睜大,櫻唇微張,卻愣是發不出半點聲音,那嬌軀顫抖得就如同風中的落葉,全然沒了平日裡的優雅從容。
旁邊的蘇軾和蘇轍,兩人還沒從箭矢的襲擊中回過神來,卻見武植能夠徒手握住射來的箭矢,都看得目瞪口呆。
他們倆雖然知道武植平時喜歡舞槍弄棒,可卻只當成是用來強身健體罷了,根本沒想到他會練就如此一身卓絕的武功。
百米之外的西夏青年看到自己射向武植的兩箭均已失手,知道此時武植已提起了警覺,即使再射出箭也難以將其擊殺,不由得心中暗自怒罵:“這狡猾的漢人,當真該死!明明有一身如此高強的武藝,卻裝成一副文弱書生的模樣。”
“周前輩,煩勞你保護一下在場的眾人,晚輩前去追擊那射箭的兇手。”
隨後眼神一凝,不等眾人有所反應,縱身一躍便從樊樓三層躍到了旁邊的一戶民宅屋頂。
那西夏青年瞥見武植仿若蒼鷹般縱身躍下樊樓,心下暗叫不好,知曉此番行刺已然敗露,此地再留不得。
他咬咬牙,雙手攥緊長弓,身形仿若一道黑色鬼魅,毫不猶豫地隨著躍下房頂,落地瞬間借力狂奔,向著一旁狹窄街巷奪命逃竄,腳步踏地聲急促,帶起一溜煙塵。
望著那在前頭狂奔、身著夜行衣、揹著長弓的身影,怒火在胸腔熊熊燃燒。想起方才雅閣內驚險一幕,若非自己危急關頭靈覺示警,那奪命一箭勢必穿心而過。
雖說自己武藝超凡、體質已超常人,可血肉之軀終究敵不過鋒利箭矢,稍有差池,便是陰陽兩隔、生死難料的結局。
雅閣內,當蘇軾看到武植毫不猶豫地縱身躍下樊樓,朝那賊人追去時,臉色頓時露出了焦急:“周兄弟,你趕快去幫守正吧,我們能夠保護好自己,我擔心守正一個人會有危險啊。”
周侗聽了蘇軾一番焦急之言,嘴角微微一扯,露出一抹苦笑,拍了拍蘇軾的肩膀安撫道:“蘇兄,莫要慌亂,且安心些。你那弟子武植,武藝之高強,連我都望塵莫及吶,放眼當今天下,能與他匹敵之人,怕是還尋不出來,眼下這狀況,他若都拿那賊人沒轍,我貿然前去,非但幫不上忙,反倒添亂吶。”
蘇軾聞周侗所言,神色先是一怔,心底似有波瀾泛起,原以為對自家弟子瞭若指掌,卻不想此番變故,才驚覺武植身上藏著諸多自己不知的本事。
念及此,他輕捋鬍鬚,心下暗忖:這徒兒啊,還藏著這般能耐,平日倒是不露聲色。
可轉念一想,只要武植謹守本分,不做出危及大宋江山、有損朝廷根基之事,些許隱瞞又何妨?罷了罷了,且由他去吧,日後尋個時機,再細細探問不遲。
蘇軾往昔只道武植文采卓絕,名震大宋文壇,又於朝堂站穩腳跟,官至三品,已是風光無限,沒成想,今日這場變故,竟讓他驚覺弟子武藝亦是這般高強,深藏不露。
可在這波譎雲詭的朝堂,聲名過盛本就易遭人妒,武植身為文臣,文名已足夠耀眼,若再展露這身驚世武藝,無疑是將把柄遞與旁人,平白招惹禍端。
雖說現下官家對其頗為賞識,恩寵有加,然而“伴君如伴虎”,官家心思難測,可保不齊哪天,說不準便會有小人在官家耳前煽風點火,日稍有差池,這過人本事便可能化作催命符,累及自身啊。
隨後他扭頭看向李師師,沉聲說道:“師師姑娘,關於我弟子會武藝之事,還請你不要外傳。”
至於自己的弟弟蘇轍,他身為朝臣,肯定知曉其中利害,自然不會外傳。
李師師此時已回神來,聽到蘇軾之言,雖然不知道為何蘇軾會讓自己不外傳武植會武藝之事,但還是趕忙應下。
一番相處下來,李師師已然辨明眼前幾人的身份。
三位老者中,有兩位赫赫有名,正是蘇軾與其弟蘇轍,二人詩詞文章傳揚大宋,聲名斐然;餘下那位,她卻眼生,未曾識得。
還有剛剛救下自己的那位年輕男子,乃是蘇軾門下弟子武植,其才華在京師熠熠生輝,備受讚譽,李師師久聞他們的大名,街頭巷尾傳頌的奇聞軼事、絕妙詩詞,常引得她心馳神往,可直至此刻,才算是見著真人,心下不免湧起絲絲激動,眼眸中亦滿是新奇與傾慕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