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武植還在為整頓整頓龍衛右廂軍而發愁時,卻不知道一件關係自己終身大事的事情已經在京師的李府之內緩緩進行著。
自從武植向自己的老師蘇軾袒露自己與李清照兩情相悅,希望老師幫忙提親,蘇軾便將此事牢記於心。今兒個終於盼到了沐休之日,蘇軾便攜同自己的弟弟蘇轍,前往了李格非家中。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見蘇軾前來,頓時倍感驚訝,隨即便高興躬身行禮說道:“不知老恩師大駕光臨,弟子有所疏忽怠慢,恩師快快請進。”隨即把蘇軾及蘇轍二人引入客廳。
於客廳之內,李格非凝視著眼前恩師那容光煥發、意氣昂揚之態,心底不禁泛起陣陣漣漪,暗自嘆道:世間之事果真如浮雲變幻,難以揣測。
憶往昔,恩師蘇軾仕途坎坷,屢遭貶謫,仿若陰霾籠罩。彼時,自己亦曾暗自思忖,蘇軾恐再難返京。
然命運弄人,誰能料到局勢陡然反轉,峰迴路轉之間,蘇軾不僅順利回京,更蒙官家恩寵,受命出任國子監祭酒之要職,且於機緣巧合之下,納得一位出類拔萃的徒兒武植。真可謂否極泰來,時移世易,叫人唏噓不已。
“不知恩師及蘇師伯前來寒舍,所為何事?”李格非躬身對著兩人問道。只因他深知自己的老師和蘇軾乃是朝廷命官,無事定然不會登門造訪,故而才開口詢問。
聽到李格非的這番話,蘇軾的臉色瞬間變得尷尬起來。
一旁的蘇轍面上笑容可掬,緩緩開口說道:“李師侄,今日你師父前來,所為何事,實不相瞞,乃是為了說媒而來。”
李格非聞聽蘇轍之言,神色不由一愣,隨即問道:“我家中唯有李清照這一個女兒,難道說的是她?”
旁邊的蘇軾這時已然開口說道:“徒兒啊,實不相瞞,正如剛剛你蘇轍師伯所說,此次為師前來,乃是受人之託向你來說媒的。你家清照才貌雙全,聲名遠揚,那求親之人亦是品貌俱佳、且才情不凡。他久聞清照之名,心生愛慕,特託為師前來牽線。為師思來想去,覺得此門親事倒也般配,你意下如何?”
李格非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恩師,小女雖已到適婚之齡,可她心思靈動,於詩詞一道頗有造詣,尋常之人恐難入她法眼。不知這求親之人究竟是誰,有何出眾之處?”
蘇軾捻鬚而笑,緩緩說道:“此人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於琴棋書畫亦是樣樣精通,且平日為人謙遜有禮,溫文爾雅。在那文壇之中,亦是頗有名氣,聲譽頗佳。
為師暗自思忖,他若與清照結為夫婦,二人定能在詩詞之道上相互切磋琢磨,彼此砥礪前行,於那詩詞文章的造詣上攜手邁向更高境界,如此一來,亦可在這世間成就一段傳頌四方的佳話。”
李格非聞罷恩師之言,內心不禁泛起好奇漣漪。他心中明瞭,自家老師蘇軾於文壇地位舉足輕重,聲名赫赫,能得老師讚譽且視作佳婿人選的年輕人,必是有其獨特非凡之處。
思索及此,他趕忙開口問道:“老師,您尚未告知學生,這求親之人究竟是何方神聖?”
聽聞李格非此言,蘇軾下意識扭頭看向身旁的弟弟蘇轍,面露些許躊躇之色。這名字於他而言,著實似有千鈞之重,難以輕易出口。畢竟此般情境,乃是為自家弟子向另一位弟子之女說媒,這般微妙且稍顯尷尬之事,縱使灑脫如蘇軾,一時間也頗感為難,那嘴唇微張又合,終是沒能發出聲響。
旁邊的蘇轍看到哥哥的窘態,無奈地輕嘆一聲,轉而輕聲對李格非說道:“格非啊,實不相瞞,此次求親之人,正是你的師弟武植。”“什麼?武植?”李格非聽了,雙眼瞬間瞪大,臉上滿是震驚與不可思議。
武植既為自己師弟,李格非對其自是知曉一二。此子才華橫溢,雖年僅二十許,卻已在朝堂之上嶄露頭角,官居五品之位。其品行與才情深得官家賞識,常伴君側,參與朝政要事。觀其態勢,日後之仕途定如鯤鵬展翅,扶搖直上,無可限量。
可一想到武植身為自己的師弟,若真與女兒結為連理,李格非心中便莫名泛起一陣難以言說的彆扭。
蘇軾敏銳地捕捉到他的糾結與為難,當下開口寬慰道:“格非啊,切莫這般愁眉不展、憂心忡忡。你且想想,那武植如今也不過二十歲出頭的年紀,恰與你家清照年歲相仿,仿若天造地設的一雙璧人。待他們成婚之後,咱們各論各的便是,無需過多拘泥。況且,你或許尚不知情,你家清照與武植實則早就相識,二人暗生情愫,已然兩情相悅。”
李格非聞聽蘇軾之言,心中便已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