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漪 簡森維吉妮姐妹
「正義婦女的行為也會像漣漪一樣,不斷地向外擴散,穿越時空、甚至世代。」
家裡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全家很喜歡一起去爬山。站在美麗的傑克遜湖邊,雄偉的山峰倒映在澄澈閃亮的湖面,我們會在平靜的水面上比賽打水漂兒。隨著石頭下沉的同時,我們會看著水面泛起的漣漪向外擴散到整個湖面,直到我們看不見為止。就連我們家老么用最小的石子兒打出的漣漪,也會向外擴散且愈散愈遠、愈散愈遠。
就像我們在傑克遜湖上打水漂兒時會激起一層又一層的漣漪,同樣地,正義婦女的行為也會像漣漪一樣,不斷地向外擴散,穿越時空、甚至世代。這些正義的行為來自於我們對耶穌基督神聖使命的瞭解、對福音計劃的知識、對永恆誡命的服從,以及我們為此地上的神的國度所做的事工。
讓我分享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位正義的後期聖徒婦女在她知道耶穌是基督、福音已復興後,是如何因應而激起漣漪、得到迴響。1841年,威爾士籍的移民瓊斯丹擁有一艘最小型的合法渡船,專門將乘客、貨物載往密西西比河上游。他把船取名為“漣漪號”,我覺得這並非巧合。他的乘客當中有些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教友,一個不是很有名的“新”教會。
在載運的旅程中,瓊斯丹開始聽到一些對這些“摩門教友”的批評。由於他載過許多這些摩門教友,他與他們聊過天,也觀察過他們的言行舉止。他覺得他們是一群好人——仁慈、誠實且辛勤工作。他所聽到、讀到別人對這些人的負面評論跟他自己與這群人交往的經驗並不吻合。
他後來寫道:“經過我仔細查證後,我發覺他們的控訴不是言過其實,就是自相矛盾……根本不足以採信。”(丹尼斯農諾,“威爾士人瓊斯丹”,1987年12月,聖徒之聲,第41-46頁)後來有一件特別的事促使他從一位謹慎的旁觀者,變成一位積極的慕道友。他是這樣寫的:“在極為偶然的機會下,[斯密愛瑪]所寫的一封信……流入我的手中,……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封信帶給我的感覺。我清楚地知道[她]不但和我一樣相信新約——相信新約中使徒所說的話,甘心為耶穌基督及對祂福音的見證承受一切的痛苦、折磨——而且信中所提出的忠告,所隱含的智慧,非常具有……神性般的德性,是我讀過最傑出的文筆。”(1987年12月,聖徒之聲,第42頁)
瓊斯丹從愛瑪的文字及榜樣得到啟發,因而想要更加了解這間教會。他於1843年在密西西比河受洗,後來成為本教會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傳教士之一,在自己母國威爾士帶領數以百計的人歸向福音。斯密愛瑪就這麼以文字的力量,讓自己的影響力不斷向外擴散,穿越過世代。有誰說得出,經由瓊斯丹而認識福音之人的後代子孫中,有幾百個人甚或有幾千個人此時此刻正在聆聽這場大會的演講呢?
如同斯密愛瑪的文字在瓊斯丹心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同樣地,我們每個人也能做些事影響他人的生命。我們每位只不過是一個人,但我記得一顆小小的石子也能在廣大的傑克遜湖造成一圈圈的漣漪。讓我們用心思考這段經文的力量:“在做好事上不要厭倦,因為你們正在建立偉大工作的基礎。從微小的事可產生偉大的事。”(教約64:33)
在最重要的地方——即我們的家庭,我們最能瞭解“從微小的事可產生偉大的事”的含意,因為家庭生活就是從一連串微小的事彙整合永恆家庭的。或許是因為要與神和其他家人建立穩固關係的過程相當緩慢,也或許是因為教導、鼓勵和帶領有時得不到感謝,因此我們很容易就會心煩,甚至心生挫折。
我們的敵人想讓我們感到困惑,使我們忘記什麼是最重要的事。不過我們是蒙福的人,因為我們知道信心和家庭是最重要的事。姊妹之中曾感動我心、激勵我過更好生活的,都是把主及家庭放在第一位的婦女。她們“神性般的德性”帶給我內心的,就像斯密愛瑪的文字帶給瓊斯丹的影響一樣:招手要我歸向那位曾說,“我要將生命泉的水白白賜給那口渴的人喝”的基督(啟示錄21:6)。
美德與力量彰顯在每日平凡的工作中、在照顧家人的日常生活瑣事中、在我們平常為他人的服務中。表現卓越比不上優先順序,世人的薪水也不等同於天父的酬賞,祂知道婦女致力於靈魂救恩的重要性。
提到那些其正義的影響擴及永恆的婦女,讓我們想想馬利亞這位“寶貴而精選的器皿”(阿爾瑪書7:10)。馬利亞蒙受天使前所未有的神聖召示,心甘情願地順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