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上,皇帝一身明黃色龍袍,威嚴地坐在龍椅上。殿內香爐嫋嫋升起紫煙,文武百官整齊排列,氣氛莊嚴肅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嫡七子高恪,仁義孝悌,文武雙全,今立為皇太子,以承宗廟,欽此!”尖細的太監聲響徹大殿,宣讀著立儲詔書。
高恪一身太子常服,從容上前,跪地叩首:“兒臣領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人群中,繆瑤看著這一幕,心中感慨萬千。這幾個月來,他們經歷了血雨腥風,終於迎來了撥雲見日的一天。她望向身旁的高珩,對方也正看著她,眼中滿是欣慰和釋然。
冊封大典後,舉國歡慶。高恪沒有沉溺於喜悅之中,他深知肩上的擔子有多重。他頒佈的第一道旨意,便是任命高珩為太子太傅,繆瑤為太子賓客,輔佐自己處理政務。
“皇兄,你我兄弟二人,終於可以並肩作戰了。”御書房內,高恪看著正在翻閱奏摺的高珩,語氣中帶著幾分激動。
“太子殿下言重了,臣弟定當竭盡全力,輔佐太子治理國家。”高珩放下奏摺,鄭重地說道。
“太子哥哥,你打算從何處著手?”繆瑤放下手中的茶盞,輕聲問道。
“百姓,賦稅,吏治,這三者是重中之重。”高恪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我意欲……”
他的話還未說完,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一個內侍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跪倒在地,聲音顫抖地說道:“太子殿下,不好了,戶部尚書……戶部尚書他……”
高恪猛地站起身,厲聲問道:“戶部尚書怎麼了?”
“戶部尚書……他……他……”內侍嚇得冷汗直流,半天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
繆瑤和高珩對視一眼,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戶部尚書府上,今日凌晨走水,府中上下一百餘口,無一倖免……”內侍哆哆嗦嗦地說完,整個御書房的空氣都彷彿凝固了。
高恪臉色鐵青,雙拳緊握。戶部尚書是三皇子的人,在這個節骨眼上出現這樣的事,很難不讓人懷疑其中有貓膩。“徹查!給孤徹查!看看是誰這麼大膽,敢在天子腳下殺人放火!”
一場大火,讓原本暗潮洶湧的朝堂更加波譎雲詭。高恪以雷霆手段,迅速控制了局勢。大皇子和三皇子被軟禁,其黨羽也被逐一清算。參與其中的官員,無論官階大小,一律嚴懲不貸。一時間,朝廷內外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清除積弊後,高恪在繆瑤和高珩的輔佐下,開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他首先下令減輕賦稅,減輕農民負擔,並鼓勵開墾荒地,發展農業生產。同時,他還整頓吏治,嚴懲貪官汙吏,提拔了一批清正廉明的官員。
這些措施深得民心,百姓們紛紛稱頌太子英明。民間甚至流傳著這樣的歌謠:“太子仁德,如日初升。撥亂反正,國泰民安。”
“看來,百姓對我們做的事,還算滿意。”御花園中,高珩看著遠處玩耍的孩童,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是啊,這都是太子哥哥英明,你我才能盡一份綿薄之力。”繆瑤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瑤兒,你我之間,不必如此生疏。”高珩看著繆瑤,眼神溫柔,“你我之間,早已超越君臣之禮,不是嗎?”
繆瑤微微一怔,臉上泛起一絲紅暈。她避開高珩的目光,低頭輕聲道:“太子哥哥言重了,瑤兒只是……”
“好了,你們兩個,又在背後議論我什麼?”高恪爽朗的笑聲傳來,打破了兩人之間略顯尷尬的氣氛。
“參見太子殿下。”高珩和繆瑤連忙行禮。
“行了,都起來吧。今日天氣晴朗,我們不如去城外走走,看看百姓的生活。”高恪心情甚好,提議道。
三人微服出宮,一路走來,所見所聞,皆是百姓安居樂業的景象。田間地頭,農民們辛勤勞作,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市街上,商販們叫賣聲此起彼伏,一片繁榮景象。
“看來,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高恪望著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滿了希望。
然而,就在這看似太平盛世的背後,一股危機正在悄然逼近……
“八百里加急!邊關急報!”一名渾身是血的信使騎著快馬,衝破城門,直奔皇宮而去……信使的喊聲如同驚雷,在寂靜的皇宮上空炸響。高恪接過沾滿血跡的信箋,展開一看,臉色瞬間變得蒼白。
“邊關告急!北狄十萬大軍壓境,邊城告急!”高恪的聲音微微顫抖,卻依舊掩蓋不住話語中的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