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崖的是一條狹窄的穀道。
其中河溝至西和南鎮,大約有十三多公里。
山溝道窄,頗為險要,兩側的高地便於隱蔽部署兵力,發揚火力與展開突擊,是個打伏擊的理想戰場。
旅長在之前曾親自做過觀察,並將其對參加戰鬥的幾個團做過介紹。
丁偉和孔捷對其並不陌生。
九月的山西高原,秋風颯颯,草木衰黃,樹葉飄零。
兩人站在紅崖頂東側,一個不太引人注目的山頭,檢視情況。
丁偉站著,孔捷則單腿跪在旁邊的草地上,兩人舉著望遠鏡,觀察著那條十里長溝。
但見到溝道里空無一人,兩側的山崖上,也只見凋零的樹木,枯黃的草叢。
兩人見到部隊隱蔽的不漏一絲破綻,完全與山巒草木融合一體,不由得相視一笑。
站在一旁的戰士,不失時機的舉起相機,拍下了並肩作戰的一張照片。
丁偉和孔捷二人,也是並肩作戰的老戰友了,無需多說,便能默契配合。
他們倆也是身經百戰的老幹部,對於戰機的把握十分精準。
原本,丁偉新二團這時候應該在遼縣以西,但他認為和順縣的敵人會迅速增援,所以部隊運動到了遼縣以北。
即便沒有旅長的命令,他也要進入紅崖頂地區設定伏擊。
旅長的命令是恰如其分,讓他部隊的調動,披上了合理的外衣。
孔捷的獨立團,本來承擔的任務就是阻擋遼縣以北,從和順縣增援而來的敵軍。
故而,他倆在紅崖頂地區碰面了。
老戰友見面,寒暄了兩句,便立即進入角色,商量伏擊戰的配合。
孔捷已經琢磨兩天了,還進行了實地勘察,對紅崖頂的地形十分了解。
他說:“紅崖頂確實是一個伏擊敵人的理想地域。
其中河溝至西和南鎮,是一條由東北向西南的狹窄溝道。
地勢最險要的是溝道中斷,長十多公里,溝深數十丈不等。
溝底下僅僅能透過一輛汽車,連錯車的地方都很少。而南北溝岸卻是比較平坦的山地,我們的部隊正好埋伏於此。”
丁偉還沒實際看過地形,但出於對老戰友的相信,表達了同意。
於是二人又商量做了部署,新二團埋伏在馬王廟西南至關溝以北的高地。
如果把兩個團的埋伏比作口袋的話,這就是口袋的底。
而獨立團則埋伏在小寨村至馬王廟以東的高地。在戰鬥打響後,他們的任務是將敵人在溝底斬成一段一段,進行分割消滅。
戰士們得令後,前往各自的位置進行埋伏部署。
丁偉決定要再看一看全面的地形,便叫了孔捷一塊來到此處,順便用袁朗送他的相機拍上一張留作紀念。
孔捷收回眼饞的目光,問老戰友:“你很有信心?”
“這麼好的伏擊地形,當然有信心。只要鬼子來了,那必須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丁偉語氣堅定的說道。
“也不能讓李雲龍一個人出風頭啊!”?
隨著旅長命令到來的,還有新二團又打了大勝仗的訊息。
拿下一個東團堡,又消滅了日軍精銳的教導大隊一百多鬼子,還順帶手的打下了三架飛機。
捷報傳回師裡,傳回總部,李雲龍和新二團保準會成為人們議論的物件,一定會大出風頭。
作為老戰友,他們當然會為李雲龍而感到高興。但同時也會生出攀比之心。
總不能就李雲龍一個人打勝仗,他們都幹看著吧?
那不成酒囊飯袋了。
已經消滅了一百多鬼子的丁偉,冒著風險把部隊提前調動過來,為的就是撈一場大仗打。
“是啊,風頭不能讓他李雲龍一個人出了,也該咱哥倆揚一回名了。”
孔捷也比丁偉還著急,他的獨立團調過來還一場仗也沒打呢!
必須撈一場硬仗,大仗,才能打得痛快,也不枉他們獨立團走這一遭。
二人惺惺相惜的對視一眼,今天不但是並肩作戰的老戰友,還是知己。
“老丁,旅長他們什麼時候能來?”
孔捷說:“坦克在這地形沒用,可大炮總用得著。尤其打下飛機的防空炮,戰鬥一打響,鬼子的飛機準來。
雖然重機槍立起來也能管點事,可畢竟不是專業的。要是防空炮能來,說不定也能打下幾架飛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