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176 章

沈持也跟著他笑:“別說是一車江團,就算是三車五車,只要朝廷肯讓鶴州府截留銅礦石,本官這就撈魚去。”

“呵呵呵呵……”俞馴又笑了幾聲:“沈大人還是想別的法子吧。”想要截留大萬山銅礦開採出來的礦石希望渺茫。

沈持苦笑:“俞大人是會打擊人的。”

俞馴聽後又發出一陣爽朗的笑。

“俞大人此次是來我這裡找樂子的吧,”沈持又道:“一句正經話沒說,卻開懷大笑三次。”

“本官不是來找樂子的,”俞馴憋著笑說道:“聽說此地的江團好吃,本官是來吃江團的。”

沈持:“……”想攆人了。

不過他還是叫趙蟾桂去尋了一家店——去年臘月江團作為貢品進京之後,當地人聽說這魚好吃,紛紛打撈了來吃,很快連新開的館子裡都有清蒸江團這道菜了,領俞馴去嘗。又請了兩名戶部員外郎盛誠明和韓紹來作陪,都是老熟人,說起話來隨意。

席間,俞馴對清蒸江團這道菜給了非常高的評價:“人間至味啊。”

沈持笑道:“本官嚴選的怎會差。”

俞馴頭一次聽到“嚴選”二字,結合此情此景,大抵猜到了什麼意思,他道:“還要誇沈大人慧眼識魚。”

盛、韓二人大笑:“可惜水產不好買賣,不然啊,沈大人能把這城外江裡的魚子魚孫都給撈精光了賣到外地給鶴州府換成銀子……”

水產的生意不好做,活魚不好運輸,成本極高,是以江團這麼好吃,在此之前都沒有走出蜀地。

沈持:“……”誰說的,他才不會涸澤而漁。

一行四五人說說笑笑很快就酒至半酣,菜也吃得差不多了,默契地不再貪杯,散了。走出館子,俞馴藉著酒意拉著沈持問:“本官聽說莊王殿下賞識沈大人,連你的同鄉兼同窗都拔擢為鶴州府的教諭了?”

他說的是岑稚。

這個人啊,沈持近來一直迴避岑稚,從不跟他單獨見面,上值時來留署,散值就走,二人幾乎形同陌路。

“俞大人的訊息夠靈通的啊,”沈持禮節性地笑道:“屬實。”

俞馴看著他,動了動唇:“那岑舉人真是託沈大人的福了。”

沈持方才飲了兩盅酒,此時料峭的春風一吹,酒意散去,腦中分外清明,他心想:聽說俞馴所出身的俞家這一房與京城的慈樂侯柳家是親家,柳家是皇帝的外祖家,俞大人與皇帝算起來還是不太遠的表親……沒準兒是替皇帝來探口風的?

他陡然出了一身冷汗:“不過,本官性子冷僻,即便是同鄉,也有話不投機的。”他沒有遮遮掩掩,明白告訴俞馴,他和岑稚不是一路人,更不會上莊王蕭承鈞的船。

“是啊,道不同不相為謀,”聽到沈持的話,俞馴心中鬆了口氣,他先前真怕這次來鶴州府之時看見沈持與岑稚來往密切,那他不知該如何回覆皇帝的奏摺了——沒錯,皇帝在給他的信中曾提及此事

,就要從別處挪了,誰肯吃這個虧。

沈持:“……”是這個道理。

先前他寫給皇帝的《平西南策》中說,要戍軍在此種屯田,或是涉足一些別的產業,有了收益,逐步自給自足,直至不再向戶部要錢,然而去年移駐過來後諸事繁雜,騰不出手來屯田,今年新年伊始又打了一仗,而後安撫軍心,操練兵馬……誤了春耕,想是今年也來不及屯田了,大軍所需的糧草、軍餉還是要向戶部要,每一筆銀子都算得清清楚楚,要她額外給探子添些,著實難。

“你先挪著,”沈持說道:“後續我來想辦法,不要急,咱們慢慢來。”但這筆錢省不得。

史玉皎斟酌再三,最終聽了他的話,下決心挪了一筆銀子拿給新近派往鴨池城的探子,她無論如何要緊盯鴨池城的兵馬調動。

……

第二天,沈持清晨騎著馬繞著鶴州府走了幾圈,儘管此地陸續有人遷入,但依舊地廣人稀,所墾耕田不多,還得吸納人口才行。

到了留署,杜不寒來找他:“沈大人,官學已修建好,只還缺一名有名氣的夫子,本官聽說河東名儒董真素愛遊歷山水,本官想以遊玩的名義邀他來鶴州執教一陣子,你看如何?”

當朝的官學,興辦之初皆請名儒來講學兩年,這是慣例。

“聽聞董夫子已年近七十,”沈持說道:“只怕他有這個心,卻未必來的了啊。”從河東來鶴州,要途徑樹虯藤結、煙瘴重重的楚、黔兩地,董真歲數太大了,斷然經受不住這番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