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4章 星河下的眷侶

泰山,巍峨雄渾,氣勢滂沱,尊為五嶽之首,如一尊頂天立地的守護神般矗立天地之間,號稱天下第一山!

自古以來,泰山便是神聖之地的象徵,如果說蝶靈花一族的祖地花靈谷乃是聖武大陸的悟道聖地,那麼泰山之於華夏文明而言,有著近乎相同的地位。

泰山位於古中原地區的最東部,被黃河與汶河環繞,在古時被視作萬物孕育之地,亦是華夏文明的衍生之地。

中央美者有岱嶽,生五穀桑麻,魚鹽出焉。

這句話便很好的闡釋了泰山存在的意義。

相比仙味濃厚,縹緲無跡可尋的崑崙山,泰山的神話更為人所熟知,或者說,更為貼近人的認知。

說到泰山,就不得不提‘封禪’,在古代是一件很重要的帝王祭祀儀式。

司馬遷在《封禪書》中描述,“此泰山上築土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這句話是說,在山頂修築土壇祭天,回報上天的恩德,是為封;

而在山下面修築一塊祭地,祭祀地神,是為禪,這便是祭祀天地之意。

泰山封禪是一個帝王的最高榮譽,並不是隨便一個皇帝就能夠去泰山封禪,最早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時期。

據司馬遷考證,先後有十二位遠古帝王進行過泰山封禪,分別是: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皇帝、顓(zhuan)頊(xu)氏、帝嚳(ku)、堯、舜、禹、湯、周成王。

這些遠古帝王要不是華夏先祖,要不就是為華夏民族的發展做出了曠古爍今的貢獻,如果後世有皇帝來到泰山封禪,就意味著自己與遠古十二位帝王並駕齊驅,這便是為何泰山封禪被視為帝王的最高榮譽的原因。

在華夏古代兩千多年的帝制歷史上,有近500位皇帝,可真正去泰山封禪的皇帝只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縱然是開創了大明270多年江山的朱元璋,即便是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都沒有去泰山封禪,可想而知,泰山封禪是何等神聖之舉!

遠古帝王之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戰亂不斷,泰山封禪儀式被迫中止,後世帝王中,第一個到泰山封禪的便是始皇帝,嬴政!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人心不穩,為了展示其雄才大略,向天下證明一統六國是上天授予的使命,才再次啟動封禪儀式。

如此多的遠古帝王都選擇在泰山封禪,讓五嶽之首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至今都無人能真正道出其中的意境,多是後人無盡的遐想猜測罷了。

小時候,每個暑假,胡銘仙跟著父母到處旅遊,其他四嶽他都有去過,可唯獨泰山,他今天是第一次來。

如今看來,或許泰山中真的跟他的身世有所牽連,父母才會刻意的沒有帶他來這裡。

時至十月下旬,天氣適宜,雖剛過國慶不久,過了節假日旅遊的巔峰時期,可前來泰山的旅客仍舊是絡繹不絕,稱不上人滿為患、人山人海,放眼望去,倒也盡是人頭攢動。

泰山整體分三層臺階式,從遠處看去,真就如同登天而上,坐北朝南,山體通體開啟,一條十公里長的登天路,通向巍峨壯闊的山體間,綿延至頂峰。

遠望,撲面而來的是那種浩蕩在天地間的磅礴厚重,讓人心懷激盪的震撼。

行走期間,又能切身感受到,在他的面前,自身渺小如微塵般,抬首望去,就連那當空而照的烈陽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泰山古松蔥鬱,多流泉飛瀑,再加上繚繞的縹緲雲霧,巍峨磅礴之中又不失靈秀之美,或許此情此景,便是自然給一步一步攀登者的獎賞吧。

山道上,一對戴著鴨舌帽,穿著卡其色、情侶運動短裝的小情侶,手拉著手一邊拾階而上,一邊聽著身邊過往的導遊解說著泰山種種神話故事。

昨天夜裡,姬霖月一直忙到快黎明的時候才閒了下來,胡銘仙去接了她下班之後,便連夜開車來了泰山,到達目的地之後,已經是快中午了。

兩人在山下隨便吃了點東西,就隨著人流開始了登山之旅。

說來,這還是兩人確定關係之後,第一次有時間出來遊玩。

主要還是姬霖月太忙了,很難抽出來時間,這次聽說胡銘仙要來泰山,硬是把所有的行程往後推了一天。

再者,胡銘仙也是藉著來泰山看看是否能找到與自己身世相關的線索,這才想著順道跟霖月一起出來遊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