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章 朱祁鎮(三)

“有點走偏了,咱們迴歸正題,繼續來看大明戰神。”

“也不算偏,多講一些女子,乃公愛聽。”劉邦到了現在這個地步,也是以多享一天樂為主了。

朱祁鎮不滿道:“朕是什麼可以忽略的人嗎,眼裡究竟有沒有朕!”

【宣德十年春正月,明宣宗朱瞻基駕崩。

彼時皇太子朱祁鎮年方九歲,故宮中訛傳將召立襄王朱瞻墡為帝。

然此一傳聞很快就被太后張氏打破,其召見群臣,指著太子泣曰:“此新天子也。”

於是,群臣高呼萬歲,奉迎朱祁鎮即位。

次年,朱祁鎮改元正統,尊太后張氏為太皇太后,皇后孫氏為皇太后,朝政大權仍由張太皇太后掌理。

而張太皇太后的眼光亦頗為長遠,不僅繼續重用楊溥、楊榮、楊士奇等重臣,更不時敲打新君的掌印太監王振。

是以,王振雖受皇帝寵信,卻終太后世不敢專大政。此時的大明朝,保留住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只可惜,好景不長。

自正統五年起,至正統九年間,楊榮、張太皇太后、楊士奇相繼去世。】

“這大明的太皇太后看起來倒也是不錯的。”劉徹亦是感慨,他雖氣憤祖母處處給他使絆子,但也不得不承認,有她老人家在這幾年確實安穩了朝綱。

“九歲,也太小了吧,還不如讓那個王爺登基。”趙匡胤不贊成的搖了搖頭,雖然他最大的錯誤是傳位給了趙光義。

“三楊皆是有才之人,勉仁尤甚。”這三個人本就是朱棣年間的進士,才能早已經入了朱棣的眼。

朱棣又關注到了不一樣的點,“從朕到那朱祁鎮,歷經四朝,這三楊怎麼都這麼長壽。”

“爹,沒準是你們走的太早了,沒見大侄子才在位十年麼,要我說啊,就是大哥身體不好,這遺傳的。”大孝子朱高煦誠實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想讓他爹改立太子的想法就差擺在明面說了。

太子爺一時也懶得搭理他,看著天幕中的劇情怔怔出神,他兒子再晚二十多歲也該生了,孫子九歲沒了爹,那他兒子朱瞻基很可能是英年早逝了。

另一時期宣德皇帝朱瞻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究竟是怎麼死的。

【正統十一年(公元1446年)七月十四日,內閣首輔——楊溥的宅邸門前掛上了白燈籠。

而此時,居於紫禁城內的皇帝朱祁鎮在收到這一訃告後,臉上露出了一抹似悲非悲、似喜非喜的微妙神情。

朱祁鎮:“最後一……”,話未說完又意識到什麼,“來人吶,傳旨下去!楊閣老七十有五,歲終,為表哀思,輟朝一日,追封左柱國,諡號文定。”

此刻王振諂媚道:“陛下仁慈!想必楊閣老的家屬定會十分感動的!”

朱祁鎮故作嘆息:“楊閣老為我大明,可謂是忠心耿耿,殫精竭慮。其身後之事,朕自當加以厚待。只是今後……朕只有你了,先生。”

“陛下放心!微臣定會像楊閣老一樣,為了陛下您盡心盡力,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掌印太監王振躬身拱手,眼眶澀潤,端的是一副大義凜然。

朱祁鎮聞言,似乎也頗為感動,伸手拍了拍王振的肩膀,君臣二人相視一笑。

自此,先後歷仕了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期的“三楊內閣”正式退場,改由被公卿大臣稱“翁父”的王振登臺。】

李世民似有嘲諷,“最後一個吧,心裡莫不是在想,可算是給他死完了。”

“宦官不得干政,怎敢如此自稱,又怎麼比得上一朝重臣,可有國法。”包拯看到這裡皺了皺眉頭。

就連歐陽修也嗆聲開口:“稱太監為父,可還有文人的風骨。”

“早死的娃沒爹教,可不是得學壞了,還不如讓我……”朱高煦又作死了。

“讓你什麼,啊?朕的好兒子,你給朕說清楚,讓你什麼。”

朱棣指著朱高煦就是一通臭罵,“你老子還沒死呢,這就迫不及待了,想造反吶。”

朱高煦跪在了地上,聽到這句話,小聲嘀咕,“又不是沒造過。”

這句話徹底點燃了朱棣,天王老子求情都沒用,“我看你是活膩了,來人!將這逆子拉出去砍了。”

虛假的天王老子,真實的太子爺朱高熾,連忙挪動自己胖胖的身軀到朱棣身邊,“爹,您消氣,你又不是第一天知道老二了他這人就是沒腦子,可別跟他一般見識。現在當務之急是知道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