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章 賣田憑據

第九章、賣田憑據

“咚!咚!咚!”

席星辰正待答話,客房外響起了三聲敲門聲。

“誰?”席星辰問。

屋外沒有迴音。

席星辰開啟房門,見地上擺放著一個包裹。

“什麼東西?”董良策見席星辰撿了一個包裹回來,有些好奇道。

席星辰開啟包裹,裡面整齊地放著十份賣田憑證,賣田人落款正是死者楊曉金。

戒律堂內。

學過心理學的席星辰深知,要打動在座諸位長老,就必須先互動,只有互動了,彼此間才能產生共情。

人與人一旦生出共情,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因此席星辰說到賣田憑據的時候,故意賣了個彎子,問在座的諸位長老:“各位長老,你們知道楊曉金一共賣了多少地嗎?”

“多少?”溫高明很配合地問道。

“十畝!”席星辰伸出手掌連翻了兩下,大聲說道,“整整十畝上田。”

“而且這十畝上田都是在近半年賣出的,也就是說楊曉金每隔半個月就要賣兩畝上田,而最近的一張賣田契上落款時間離他死前十天不到。”

“這不合情理啊!”西墨一名叫韓修賢的長老不解道。

“韓長老,為何不合情理?”袁興邦看向韓修賢。

韓修賢負責墨家總舵採買,因此他對市場行情很是瞭解,這也是袁興邦問他的原因。

袁興邦說道:“雖說災荒期間米價上漲,一畝地的價格縮水厲害,但一畝上田至少能賣五兩白銀,一兩白銀換一千文錢,就算米價漲到一百文每升,五兩銀子至少也能買五十升米。”

“楊家一家四口,每天吃一升米,五十升米怎麼也能過兩個月。況且每逢災年,民間百姓極少吃乾飯,因此他們五十升米,讓他們熬三到四個月不成問題啊。”

韓修賢長年採買,對田、米的市場行情說得有理有據,可是席星辰聽了卻冷笑了一下,道:“韓長老,這是你的計算方式,我拿到的賣田憑據上可不是這個價。”

“那是多少?”韓修賢臉上露出意外之色。

“一畝上田一兩白銀。”席星辰伸出一個手指頭晃了晃。

“相差了五倍,這也太扯了吧!”韓修賢倒吸了一口涼氣。

席星辰冷笑道:“如果你知道賣田憑據上的買方是誰,那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是誰?”韓修賢連忙追問道。

“還能是誰?肯定是大發米店的老闆姚國平嘍!”溫高明有些陰陽怪氣地說道。

韓修賢望向席星辰。

席星辰點了點頭:“正是他。”

“此人先是囤積居奇,哄抬米價,迫使食不果腹的百姓賣田賣土;又低價收購田土,絕了百姓來年的希望,擺明就是要把人往絕路上逼啊。”韓修賢本是一個性格外向、為人隨和的小老頭,此時他面有慍色,可見姚國平的所作所為,確實惹惱他了。

“亂國本,奪民生,此人該殺!”東墨老學究周振海吹著鬍子,突然蹦出一句沒頭沒腦的話。

雖然周振海的這句話沒頭沒腦,但席星辰還是聽懂了他的意思。

東墨這些人,與南墨的率性而為以及西墨注重實用不同,他們更看重的是社會理論的研究。

用席星辰前世的話講,他們都是哲學家,通常會站在統治者的視角看問題想事情。

周振海作為以天下為己任、憂國憂民的東墨首席,他思考問題的出發點,是與普通老百姓的大相徑庭的。

就比如這次國家發生天災,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第一時間想的,就是希望災情早點過去。

但周振海不會這麼想。

首先,周振海會很客觀地接受一個事實:國家發生天災,米價就會飛漲。這是必然的,因此千百年來都是如此,從無例外。

既然天災時米價會飛漲是必然的,但在周振海的眼中,必然就代表著可預見,可預見就可以提前預防。

因此周振海認為最正確的處理方法,就是建議朝廷事先修建糧倉,在平時米價不高的時候多買些儲存起來。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就是等到遇上災年,朝廷便可有計劃的開放糧倉,一部分糧食用以救濟重災民;二是可以將一部分糧食投入市場以平價或略高於平價的價格銷售給災民,同時派人專門打擊那些囤貨居奇的不良商販,宏觀調控,穩定社會秩序。

“大發”糧店老闆姚國平就是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