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0章 將軍的心思

放眼望去,大地遼闊,天高雲淡,馬蹄聲疾,耳畔風輕。右將軍感覺自己渾身輕盈,像要隨風飛起。

他這種輕鬆飄飛之感,來自昨夜和古壺的深談,他終於把黑土社——這一自己身上最大的秘密告訴了古壺,就像卸下了一個沉重的包袱,確切地說,這包袱也沒完全卸下,而是多了古壺這樣一個人來和他共同擔負。

他與古壺臨別前那句“與你志同道合,羲之此生無憾。”並非客套話,而是肺腑之言。

回想自己此前已過半世之身,王羲之心中感慨萬千。

生於豪門望族,天資聰慧,門戶之蔭加上書法獨秀,別人家子弟還在削尖腦袋一品一品地往上爬時,他便年少得志名揚天下。

家雞志高僅限棲於樹枝,鴻鵠志高卻在翱翔藍天,他從少年起,便胸懷四海志在天下。

幾十年下來,歲月蹉跎,壯懷之志卻被現實鞭打得匍匐於地,雖說被黑土社選中成為社長,利用自己名望和黑土社之力,也做了一些利國利民之事。

可總的說來,除了書法上還說得過去,其他成就與理想仍相差甚遠,他表面風流瀟灑,輕鬆自在,暗地裡卻為壯志難酬而苦惱不已。

幸而上天再次垂青,讓自己遇到古壺。

自蘭亭奇遇古壺,便覺此人非同凡響,那以後的事實證明,古壺確實是個奇才怪才,如此千古難見之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這讓王羲之一直都好奇。

此次道觀長談,雖然古壺的“天外之天,人外之人”之說,讓他不但沒有解惑,反而更加迷惑,可他明白,天地大道,非常人常思能解。

正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古壺乃非常之人,自己能與他相遇,也是非常之遇,這就是所謂緣分吧。

與古壺義結金蘭,發誓一同搞定天下,王羲之覺得自己年輕了許多,要做的事情有許多,身上的力量也增添了許多。

古壺這怪傑果然奇招迭出,竟然從奴僕變身為戍邊重臣,與如此英才人攜手前行,定能建立奇功偉業。

王羲之一路行走一路暢想,數日奔波之後,終於到了天長國都城原疇。

此前曾經三次來過原疇城,一次是年少時遊玩至此,一次是十五年前文寶齋在原疇開張時來此進行書法交流,再一次是五年前隨大寧使團來此公幹。

天長的這都城雖然繁華不如大寧都城寧都,但面積卻比寧都大不少,人不比寧都城稠密,可馬兒馬車卻比寧都城多。

此次身為書法大使來原疇參加“縱橫書會”,當然先到天長相府報到,受到天長相府吏員的熱情接待。

書會將在三日後正式舉行,完成一系列登記手續後,王羲之一行住進了相府指定的驛館。

洗去一路風塵之後,王羲之和田副將及何超三人上街一路閒逛,朝王記文寶齋而去,他需要去那裡瞭解瞭解此次書會的情況。

“右將軍,您來了,我計算著您也就該這兩天到。”文寶齋掌櫃袁顯明見了王羲之,欣喜地說,忙不迭地把三人引到店後院屋,吩咐內人上茶。

“你這文寶齋經營如何?”王羲之喝了口茶,問袁掌櫃。

“回將軍話。”袁掌櫃說,“原疇城內現共有十五家經營文房四寶的店,靠著將軍的名望和我們貨真價實的貨物,我們王記文寶齋的生意是最好的,利潤均按季上報上交總店,將軍要不要檢視本店帳冊。”

王羲之擺手道:“不必了,我只是隨便問問,我不是來查賬的,是來參加天長縱橫書會的,之前就給了你信了,說說你瞭解到的本次書會的情況。”

“是,將軍。”袁掌櫃拱手道,“根據我的瞭解和黑土社在原疇城的幾位墨者送來的訊息,情況是這樣的。”

本次書會,由太學主辦,參加者有三百多人,近一半是天長的太學的博士和太學生,另一半分別來自天長國和大寧國、正洋國、安元國的各派書法名家和各國有名士子。

像王羲之一般的書法名家共一十九人作為貴賓,也是書會比賽的評委,評委評了年輕士子之後,評委也要進行書藝比試,不列名次,交由現場所有參與者公議品評,這對書法名家也是一種不小的考驗。

在這一十九位名家評委中,已有三人公開揚言要與王羲之比試行草書,一決高下。

這三人,一人叫彭一大,五十歲,官居天長國中書令,擅長草書。

一人叫張藝,四十歲,是天長國太學博士,擅長行書。

還有一人叫白普,三十歲,來自正洋國,豪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