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到了戰國時期就是楚國,所以主要祭祀物件為楚辭·九歌裡的東皇太一。
而既然是神話世界,東皇太一也是有的,只是有過又沒了,但並不妨礙人家祭祀。
東夷則祭祀各種邪神,或者說毛神,只有封神結束,姜子牙被封到後面的齊國後,神明才在東夷宣傳開。現在的巫族後人則是在西岐靠南的蠻荒之地生活,(現在苗族的所在地,巫術流落到山東是可能的,但苗族經過軒逐鹿之戰後,如果還生活在東邊,那黃帝這仗就白打了,所以改了一下)甚至阻擋武王伐紂的鄔文化就有可能是巫族後裔。
殷玄的年紀沒有帝辛大,而帝辛剛剛繼承王位,有帝王威嚴卻也不多,裝模作樣地下令:“請王弟進來。”
一番通傳之後,殷玄進入了開朝會的大殿之上。最靠近商王的是禁衛軍統領殷破敗,然後最上方的才是聞仲,接著是文武之首商容和黃飛虎,後面就是文武百官依次排列。
從歷史角度來說,商的滅亡不可避免,甚至可以說是一定會出現的,即便不亡於帝辛也會亡於武庚。因為西周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而大商內部的經濟已經接近崩潰,把所有的失敗原因歸咎在主力在外,然後被偷襲老家,那就有失公允了。
畢竟都在說帝辛仁義,只是被後人抹黑,可如果帝辛真的仁義,何至於奴隸也紛紛背叛倒戈?奴隸沒有地位不代表蠢,即便用愚昧作為藉口,可如果真的愚昧,就應該聽從奴隸主的命令,和西周搏殺才對。
許多念頭在殷玄腦海中閃過,然後他對著商王微微鞠躬以示行禮。
“拜見大王。”
跪拜之禮在古代即便是見君王也不會輕易用,大多數是祭祀祖先和神明才需要用到,是真正的男兒膝下有黃金,所以殷玄的鞠躬並沒有什麼問題。
帝辛的威嚴還不夠,所以說的話還是不夠簡練:“孤剛剛登基,王弟就特地來見孤,是有什麼事嗎?”
帝辛以親戚關係相稱,主要還是穩固朝局,雖然有聞仲鎮壓,不會出大亂子,但人心卻難測,只有剛柔並濟才能駕馭群臣。這些王室是最不會背叛他的,而因為血脈關係,又不可能來爭奪王位,是展現懷德的最好物件之一。
“大王登基是天下盛世,應該大赦天下,釋放一部分王室和重臣的奴隸出來,以示您澤被天下的恩德和寬厚。”
根據某些小說的設定,重用奴隸是帝辛一個人的想法,導致貴族把矛頭對準了他,才讓大商滅亡,而殷玄站出來雖然會成為眾矢之的,但卻能有效保住帝辛。
這話一出,丞相商容第一個站出來反駁,身為文官之首,他的職業除了輔佐大王外,最重要的就是平衡,兼顧貴族和大王的利益,不然他這個丞相就坐不穩。
所以即便他知道這麼決策有道理,但依舊不能支援這麼幹,一下得罪大量貴族,對這位新上任的王來說也不是好事:“大王不可,即便大赦天下也應寬赦平民,奴隸乃卑賤下作之輩,與豬狗同列,豈能享受大王的恩德?”
“臣附議。”
“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