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最終響應者不能說眾多,可也有數十名人家向蕭秉昀呈遞奏摺,懇請冊封自家女兒為世女,以繼承爵位。
蕭秉昀下達了一道之前就想好的旨意:允許這數十名女子不降等爵位直接承襲。
不過兩年,獨掌大權的蕭秉昀在朝會提及女子可參加科舉的時,更是激起千層浪。
不少老臣去宮殿前靜坐,妄圖讓蕭秉昀收回這個想法。
裡面想著撞柱而亡青史留名的狠人倒是沒有,因為此前他真的不在乎,先是嚴查此人可是清廉無過。後讓史官大筆著墨此事的前因後果。若有錯事,這些也會被記在一起。
這旨意雖有阻力,可到底還是被蕭秉昀給發下來了。
這次科舉打破常規,實行男女同榜競爭。無論是男子還是女子,皆能憑藉自身真才實學一較高下,爭奪功名。
先前襲爵的女子幾乎都參與此次科舉。
正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吉時已到,禮部官員扯開嗓子大聲喊道:“請新科進士上馬!”
那聲音如同洪鐘一般,響徹雲霄。
此時新科進士藍色圓袍,頭上戴著巾帽,由身側的兵士扶上馬。長安氣定神閒的騎在白馬之上,等跟著前面三人行動。
這才想著要留個紀念,在心裡面叮囑小七道:“記得全程給我錄影。”
“我辦事你放心,從傳臚大典我就一直給你錄影著,絕對不會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瞬間!”
就在這時,只聽“咣”的一聲鑼響,遊街正式開始。長安騎著白馬跟隨著隊伍徐徐前進。
放眼望去,街道兩旁早已被百姓擠得水洩不通,人們摩肩接踵,爭相目睹這些新科進士的風采。不僅如此,就連兩側的茶樓酒館也都紛紛開啟窗戶,裡面同樣擠滿了人。
在看進士開始遊街之後,紛紛將手中的鮮花和荷包朝著進士們拋來,一路花雨伴著進士前行。
茶樓之上,一名女子激動地衝著身邊的同伴喊道:“燕兒,快看吶,今年的傳臚竟然是趙國夫人!”
毫不猶豫地將原本打算投給自己兄長的鮮花奮力向著長安擲去。
那名叫燕兒的女子在聽到這句話之後,問道:“表姐,哪呢?”
目光便毫不猶豫地掠過最前面那位身為狀元郎的兄長,直直地望向過來的隊伍。
果不其然,一眼便瞧見了長安正端坐於第四匹駿馬之上,玉手輕揚,將手中荷包向著長安用力投去。
倆人剛投完,就看到端坐在桌子旁邊的婦人,竟然猛地站起身來,步伐匆匆地朝著窗戶奔去。迅速解下腰間繫著的荷包,向著樓下的長安拋去。
“娘!”
“姨母。”
兩名少女齊聲驚呼,滿臉都是驚訝之色。她們萬萬沒有想到,一向端莊穩重的母親(姨母)竟然會做出如此舉動。
而此刻,站在樓下的長安原本正笑容滿面地看著前方的狀元郎和探花郎左閃右避,顯得有些狼狽不堪。
至於滿頭華髮的榜眼,身上雖有卻不及另外兩人多。
她身上只有些許鮮花,完全可以應付自如。
突然之間,只覺得有一道黑影朝自己襲來,下意識伸手一接,低頭看是繡著如意花紋的荷包。
先是微微一愣,隨即笑了起來。抬頭望去,正好與樓上那位丟擲荷包的婦人四目相對。
婦人見長安接住了自己的荷包,並對著樓上的兩位少女大聲笑道:“怎麼,難道為娘我就投不得了嗎?”
還得是她,寶刀未老,一投便中。
“你爹當初還是我投中的呢。”說完,看長安騎馬已經過去,又坐回了位子上。
後來的人實在熱情,長安開始應接不暇,根本無法再抓住所有的東西。
無奈之下,她只好盡力躲閃著那些如潮水般湧來的鮮花、荷包以及手帕等物,以免被它們砸到。
此時完全顧不得想兩側人口中或贊或貶的聲音,此時此刻,長安已經無暇顧及兩旁人群口中傳來的或是稱讚或是貶低的議論聲,全心全意地應付空中投來的東西,甚至還有人往她身上投金花生、玉佩。
向後看去,沒她這樣身手的進士更為狼狽。
小七特意找角度把長安用力躲閃的狼狽畫面給拍了下來。
話說長安等十來位女子的科舉名次已然塵埃落定。
然而瓊林宴過後,京城中的各大茶樓酒館裡卻是熱鬧非凡。那些名落孫山的書生們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