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章 艱難復興

大戰過後,大秦雖然取得了暫時的勝利,但滿目瘡痍,百廢待興。趙瀾深知,此刻正是大秦復興的關鍵時刻。

趙瀾開始著手製定一系列的復興計劃。他首先關注的是民生問題,百姓們在長期的戰亂中流離失所,農田荒蕪,他下令分發種子和農具,鼓勵百姓重新耕種,同時減免賦稅,讓百姓能夠休養生息。

然而,這一舉措卻遭到了一些保守大臣的反對。他們認為,在國家財政緊張的情況下,減免賦稅會進一步加重財政負擔。

“趙大人,此舉雖能安撫百姓,但國家的開支如何解決?”一位大臣在朝堂上質疑道。

趙瀾不卑不亢地回答:“百姓乃國家之根本,只有讓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才能繁榮昌盛。當前之急,是恢復生產,增加稅收來源,而非一味地搜刮民脂民膏。”

胡亥在權衡利弊後,最終支援了趙瀾的決策。

在趙瀾的努力下,農田逐漸恢復了生機,百姓的生活也慢慢有了改善。但與此同時,軍隊的重建也是當務之急。

趙瀾深知,要保衛大秦的安寧,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他親自選拔將領,嚴格訓練士兵,並引進了一些新的戰術和武器。

在這個過程中,趙瀾遇到了諸多困難。一些將領因循守舊,不願意接受新的戰術;物資的短缺也讓軍隊的裝備更新面臨困境。

但趙瀾沒有退縮,他以身作則,與士兵們同甘共苦,逐漸贏得了將士們的信任和擁護。

另一方面,趙瀾還注重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外交關係。他派遣使者,與各國修好,試圖為大秦創造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

然而,在與鄰國的談判中,趙瀾遭遇了重重阻力。有的國家對大秦的崛起心存忌憚,提出了苛刻的條件;有的則試圖趁機謀取利益。

趙瀾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謀略,在外交場合上游刃有餘。他不卑不亢,據理力爭,為大秦爭取到了有利的外交局面。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大秦的國力逐漸恢復,呈現出了復興的跡象。但趙瀾並沒有絲毫的懈怠,他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滿挑戰。

就在這時,國內又發生了一起突發事件。一場罕見的旱災席捲了部分地區,糧食歉收,百姓再次陷入困境。

趙瀾心急如焚,他立即組織賑災,調運糧食前往災區。但由於交通不便,賑災工作進展緩慢。

一些不法商人趁機囤積居奇,哄抬糧價,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的動盪。

趙瀾果斷採取措施,嚴厲打擊不法商人,同時組織人力興修水利,試圖緩解旱災的影響。

在這個過程中,趙瀾日夜操勞,身體逐漸吃不消。林風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趙兄,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啊,大秦離不開你,但你也要保重自己。”林風勸道。

趙瀾搖搖頭:“此刻正是大秦艱難之時,我怎能顧得上自己。”

在趙瀾的堅持和努力下,旱災的影響逐漸得到控制,社會秩序也逐漸恢復穩定。

但趙瀾知道,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勝利,大秦的復興之路還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