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王眼見局勢失控,本想立馬撤離,然後尋求援兵,可他的前路和退路都被百姓堵死了,他走不了。
看向了罪魁禍首,衣衫有些凌亂的少女,美麗靈動又楚楚可憐的少女屹立在人群中,她就像是人群的中心,讓人一眼就能看到她。她臉上的淚痕還沒幹,眼中還有淚珠,可嘴角卻露出了一絲陰謀得逞的笑。
她對上了坤王的目光,她沒有躲閃,而是對著坤王露出了一個燦爛的笑容。
坤王呼吸急促,她捅了這麼大的簍子,竟然還有臉笑!他定要殺了她!
他凶神惡煞地盯著趙瑩瑩,似乎下一瞬就要將她碎屍萬段。
坤王帶了些侍衛出來,但這些侍衛的數量遠比不上在此百姓的數量,侍衛很快就被百姓圍毆倒地,百姓逐漸把目光落在了坤王身上。
站在馬車上的坤王把百姓的神情盡收眼底,他看了看四周,他身邊就只剩下一個貼身侍衛了。
正常情況下他的貼身侍衛是有能力給他殺出一條血路,讓他安全離開的,但周圍的人不是什麼敵人,他們只是一時被人矇蔽,被煽動的百姓,他不能對這些人下殺手。
所以,他不能殺出去。
那他現在就只有一條路可走——安撫百姓!
他高聲道:“我乃坤王,不是成王,十二年前成王反叛的時候,我也還只是一個孩子!是我不好,是我沒能力保家衛國,這才讓成王反叛軍攻進了京城,讓我外祖父一家全家陣亡。都是我的錯!”
這話一出,百姓的理智回來了一些。
是呀,坤王十二年前也還只是一個孩子,他跟成王怎麼能一樣呢?
況且,坤王外祖父以命換命,和成王同歸於盡,這才平息了那場內亂。
他們怎麼責怪坤王?
坤王見百姓不再恨意滿滿地盯著他了,暗自鬆了一口氣,正當他打算繼續安撫百姓時,卻被趙瑩瑩打斷了。
趙瑩瑩道:“坤王,都是我的錯,我不應該拒絕你的。我只想活著,你就算不給我名分,我也願意跟著你。”
坤王咬緊了後槽牙,她真是陰魂不散,又出來搗亂了!
趙瑩瑩接著道:“坤王,我知道你和成王雖然都是王爺,但你們是不一樣的。你應該能妥善安置我的,對嗎?”
坤王明白了,趙瑩瑩鬧這出就是要逼著他娶她。
他與她四目相對,一人眼中是嫌惡與憤怒,另一人眼中是志在必得。
百姓竊竊私語,議論紛紛,他們都覺得既然坤王對趙瑩瑩做出了這樣的事,就應該給她一個名分。不然,這讓趙瑩瑩怎麼活?
趙瑩瑩趁機說出孔太傅收她為徒這件事是個誤會,孔太傅已經當眾表明他要收的徒弟不是她,之前是他們弄錯了。
她覺得坤王有可能是看中了她孔太傅徒弟的身份,才會讓貴妃給他們說親,現在她當不了孔太傅徒弟了,坤王覺得她配不上她,所以,只想要她,不想給她名分。
她表示她能夠理解坤王,她也自知自己配不上坤王,她想求坤王給她一條活路以及不要為難她的家人。
正義的種子在百姓心中萌芽,他們異常團結,都覺得這一切並非趙瑩瑩的錯,趙瑩瑩也是受害者,坤王不應該如此對她。
她的名節已被坤王毀了,坤王理應給她一個名分。
百姓群情激奮,大有坤王不給趙瑩瑩名分就要手撕了坤王的架勢。
面對這些不分青紅皂白的百姓,坤王很是無奈,他是可以使用強硬手段鎮壓這些百姓,可這樣一來,事情就鬧大了,搞不好會激起民變。
他本就不得陛下重視,若激起民變,只怕陛下會立馬把他趕去封地。一旦去了封地,他就與皇位徹底無緣了。
除非,他像成王那樣反叛,可反叛不是正道,不會被認可。而且,成王沒有成功,他失敗了,死無全屍。
他不想落得成王一樣的下場。
他要登上太子之位,要光明正大的繼承皇位。
坤王思量再三,做出了決定,他道:“本王知道,你們現在只相信趙瑩瑩,就算本王說這一切都是她為了讓本王給他名分故意算計本王,你們也不會信。
沒關係的,只要你們高興,本王可以委屈自己。本王就順應民意,給趙瑩瑩一個側妃的名分。”
他知道會有人不滿,於是繼續道:“趙瑩瑩只是想要活著,而本王給了她側妃的名分,這足以讓享受一輩子的榮華富貴,她可以過一輩子錦衣玉食的生活。她會比你們在場的每一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