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章 攜手共建新醫療

林羽和蘇瑤在城市醫療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後,並未停下腳步。他們深知,城市醫療體系的完善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每一次的突破都意味著新的挑戰與機遇。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口結構和居民健康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這對醫療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清晨,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中醫研究院的辦公室裡,林羽和蘇瑤早早地來到了辦公室,準備商討下一步的改革計劃。林羽坐在辦公桌前,手中拿著最新的城市醫療資料包告,眉頭微微皺起。蘇瑤走到他身邊,關切地問道:“林羽,怎麼了?是不是又發現了新問題?”

林羽將報告遞給蘇瑤,說道:“你看,雖然我們在分級診療和中西醫協同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城市不同區域之間的醫療資源差距仍然較大。一些新興城區的醫療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無法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

蘇瑤仔細翻閱著報告,沉思片刻後說:“確實,我們之前的工作重點主要集中在老城區和偏遠社群,對新興城區的關注不夠。我們得儘快制定方案,加強新興城區的醫療資源配置。”

兩人決定先深入新興城區進行實地調研。他們來到了位於城市東部的新興城區,這裡高樓林立,人口密集,但醫療設施卻相對匱乏。他們走進一家社群衛生服務站,發現裡面的患者寥寥無幾,醫療裝置也十分簡陋。

林羽找到一位正在值班的醫生,詢問道:“您好,我們是來了解一下社群醫療服務情況的。您覺得這裡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醫生無奈地說:“林院長,我們這裡的醫療設施和人員都嚴重不足。很多居民都覺得我們這裡看不了病,都去大醫院了。而且,我們和上級醫院的協作也不夠緊密,患者轉診很不方便。”

蘇瑤接著問:“那在中醫服務方面呢?”

醫生搖了搖頭說:“我們這裡連基本的中醫裝置都沒有,更別說開展中醫診療服務了。居民們對中醫還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我們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

離開社群衛生服務站後,林羽和蘇瑤又走訪了幾家新興城區的醫療機構,情況大致相同。他們意識到,要解決新興城區的醫療問題,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

回到研究院後,林羽和蘇瑤立刻組織召開了一場由醫療專家、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和醫療機構代表參加的座談會。會議室內,氣氛熱烈而緊張,大家圍繞著如何加強新興城區醫療資源配置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一位醫療專家率先發言:“我認為,我們應該加大對新興城區醫療機構的資金投入,引進先進的醫療裝置,提高硬體水平。同時,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吸引優秀的醫護人員到新興城區工作。”

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表示:“我們會在政策上給予支援,比如提供土地優惠、稅收減免等,鼓勵社會資本在新興城區投資建設醫療機構。”

蘇瑤思考片刻後說:“我們還可以建立遠端醫療服務平臺,讓新興城區的居民能夠享受到大醫院專家的診療服務。同時,加強中醫服務的推廣,在新興城區的醫療機構中設立中醫科室,培養中醫人才。”

林羽在會議上總結道:“大家的建議都很有建設性。我們要儘快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任務,確保各項措施能夠落到實處。”

會後,林羽和蘇瑤帶領團隊開始緊鑼密鼓地制定方案。他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參考了國內外先進的城市醫療建設經驗,結合本市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套全面的新興城區醫療資源最佳化方案。

方案中,明確了加大資金投入、引進先進裝置、加強人才培養、建立遠端醫療服務平臺、推廣中醫服務等具體措施。同時,還制定了詳細的時間表和任務分工,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為了確保方案的順利實施,林羽和蘇瑤積極與政府部門、醫療機構、企業等各方溝通協調。他們爭取到了政府的專項財政支援,與多家醫療裝置廠商達成合作協議,引進了一批先進的醫療裝置。

在人才培養方面,林羽和蘇瑤與各大醫學院校合作,開展了定向培養計劃,為新興城區的醫療機構輸送專業人才。同時,他們還組織了在職醫護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

遠端醫療服務平臺的建設也在緊張進行中。林羽和蘇瑤與資訊科技團隊合作,開發了一套功能完善的遠端醫療系統。他們在新興城區的醫療機構中安裝了遠端醫療裝置,實現了與大醫院的實時連線。

為了推廣中醫服務,林羽和蘇瑤親自在新興城區舉辦了多場中醫科普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