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成奇勳和曹尚佑站在新建的教育基地裡,看著孩子們在新的智慧康復裝置上進行訓練,在線上學習平臺上愉快地學習,心中滿是欣慰。然而,他們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這份喜悅,新的挑戰便如潮水般湧來。
隨著平臺合作專案的逐步推進,一些社會輿論開始質疑專案的實際成效。有媒體發文稱:“雖然平臺開展了眾多專案,投入了大量資源,但目前並沒有看到顯著的成果,這些專案是否真的能改善殘障兒童的生活狀況,還是隻是一場作秀?” 這篇報道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許多原本支援平臺的愛心人士也開始產生疑慮,紛紛向平臺詢問專案的進展和效果。
成奇勳和曹尚佑看到報道後,心情十分沉重。他們深知,輿論的力量不容小覷,如果不及時回應,將會對平臺的聲譽和未來發展造成嚴重影響。成奇勳立刻召集公關團隊,緊急商討應對策略。他表情嚴肅地說:“我們必須用事實說話,讓公眾瞭解我們的工作進展和取得的成果。收集整理各個專案的詳細資料和成功案例,製作成圖文並茂的報告,透過官方渠道釋出。”
公關團隊迅速行動起來,他們深入各個專案組,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和資料。從殘障兒童在康復訓練後的身體機能提升資料,到線上學習平臺上孩子們的學習成績進步情況,再到融合教育試點專案中孩子們逐漸融入普通學校的感人故事,都被一一整理成冊。同時,還邀請了部分受益兒童及其家長進行採訪,錄製了影片證言。
在平臺官方網站和社交媒體上,釋出了一份詳細的專案成果報告和一系列影片。報告中,不僅展示了專案的階段性成果資料,還附上了專業機構的評估報告和合作方的反饋。影片中,孩子們的笑容和家長們的感激之情,讓公眾直觀地感受到了平臺專案的實際成效。
為了進一步增強公眾的信任,成奇勳和曹尚佑決定舉辦一場線上新聞釋出會,親自回應公眾的疑問。釋出會當天,直播間裡湧入了大量觀眾,提問不斷閃爍在螢幕上。一位網友留言道:“你們說專案取得了成效,但這些資料會不會有水分?” 成奇勳立刻調出相關資料的原始記錄和專業機構的評估檔案,詳細解釋道:“這些資料都是真實可靠的,我們有專業的評估團隊進行跟蹤評估,每一項資料都有詳細的記錄和來源。而且,我們歡迎公眾和媒體隨時對我們的專案進行監督和檢查。” 曹尚佑接著補充:“我們的初心是為殘障兒童服務,這些專案的成效關係到他們的未來,我們絕不會弄虛作假。”
經過這場釋出會,公眾對平臺的質疑逐漸減少,輿論風向開始轉變。許多網友在評論區留言表示:“原來平臺做了這麼多實事,是我們誤會了。”“希望平臺越來越好,幫助更多的殘障兒童。”
解決了輿論危機,平臺在與合作方的後續合作中又出現了問題。在智慧康復裝置研發專案中,裝置交付使用後,合作企業的後續服務卻跟不上。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小故障,平臺工作人員聯絡企業的售後人員,卻總是得不到及時的回應和解決。這不僅影響了殘障兒童的康復訓練進度,也讓平臺的工作人員和家長們感到十分不滿。
成奇勳和曹尚佑得知情況後,立即與合作企業的負責人取得聯絡。成奇勳嚴肅地說:“裝置的後續服務對於殘障兒童的康復至關重要,現在出現這樣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合作關係和專案的推進。我們希望貴企業能夠重視起來,儘快解決。” 合作企業負責人表示歉意,並解釋是由於售後團隊人員不足,導致服務出現了延誤。
曹尚佑提出瞭解決方案:“我們建議貴企業立即增加售後人員,建立快速響應機制,確保裝置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得到解決。同時,我們可以共同制定一個售後服務監督機制,定期對服務質量進行評估和改進。” 合作企業負責人接受了建議,迅速增加了售後人員,並建立了 24 小時響應機制。在後續的合作中,裝置的售後問題得到了及時解決,殘障兒童的康復訓練得以順利進行。
除了輿論和合作方問題,平臺還收到了殘障兒童家庭的反饋,認為部分服務不夠精準,不能完全滿足孩子們的個性化需求。在一次與家長的座談會上,一位自閉症兒童的家長說:“我的孩子在接受康復訓練時,感覺訓練方案比較籠統,沒有針對他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效果不是很理想。” 另一位肢體殘障兒童的家長也表示:“線上學習平臺上的課程內容對於我孩子的學習進度來說,要麼太簡單,要麼太難,希望能有更合適的課程。”
成奇勳和曹尚佑意識到,必須對服務進行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