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成奇勳和曹尚佑站在邊境地區專案現場,看著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心中充滿了希望。然而,他們清楚,專案復工只是新挑戰的開始。
隨著專案的重新啟動,物資供應短缺問題迅速凸顯。由於公共衛生事件導致全球供應鏈受阻,許多專案所需的關鍵物資,如建築材料、康復裝置零部件等,都面臨著供應不足和價格飛漲的困境。負責邊境地區專案物資採購的小王心急如焚地向成奇勳和曹尚佑彙報:“現在建築鋼材的價格比之前上漲了近一倍,而且很多供應商都表示庫存不足,無法按時供貨。康復裝置的零部件更是稀缺,我們之前預訂的一批零件,已經被供應商告知要延遲兩個月才能交付。”
成奇勳和曹尚佑意識到,必須迅速尋找新的物資供應渠道。他們組織團隊成員對全球供應商進行全面梳理,尋找潛在的合作伙伴。在一次物資採購策略會議上,曹尚佑說:“我們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要拓寬採購渠道,與更多的供應商建立合作關係。同時,要加強與現有供應商的溝通,爭取他們的支援和優先供貨。”
於是,團隊成員們開始了緊張的工作。他們透過線上平臺,與國內外數十家供應商取得聯絡,詳細瞭解他們的庫存情況、供貨能力和價格。在與一家國外供應商的溝通中,成奇勳親自介紹了平臺專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們的專案是為了幫助殘障群體,這些物資對於他們的未來至關重要。希望貴公司能夠克服困難,為我們提供穩定的供應。” 經過多輪談判和協商,這家供應商被他們的誠意所打動,同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以相對合理的價格為平臺提供物資。
同時,平臺團隊積極與國內的供應商合作,挖掘本地資源。他們發現一家本地企業雖然規模不大,但能夠生產部分專案所需的物資。團隊成員多次前往這家企業,與企業負責人深入交流,幫助他們解決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和資金週轉問題。在平臺的支援下,這家企業逐漸擴大生產規模,成為了平臺的重要物資供應商之一。
解決了物資供應問題,在跨國幫扶專案的技術對接方面又出現了難題。由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技術標準和規範存在差異,在引入國際先進康復技術和教育方法時,遇到了技術適配和人員培訓的挑戰。例如,在引進一種國外先進的康復訓練裝置時,發現裝置的操作介面和使用方法與當地工作人員的習慣和技能水平不匹配,導致裝置無法正常投入使用。
成奇勳和曹尚佑立即組織技術專家和培訓團隊,與國際合作方共同商討解決方案。他們邀請國際技術專家透過線上方式,對本地工作人員進行詳細的技術培訓。在培訓過程中,技術專家不僅講解了裝置的操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還針對本地工作人員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耐心解答。同時,平臺的技術團隊對裝置進行了本地化改造,最佳化了操作介面,使其更加符合當地工作人員的使用習慣。
為了確保技術對接的順利進行,平臺還建立了技術交流小組,定期與國際合作方進行溝通和交流。在一次技術交流會議上,平臺的技術人員提出了一些關於技術改進和創新的建議,得到了國際合作方的高度認可。透過不斷地溝通和協作,跨國幫扶專案的技術對接問題逐漸得到解決,先進的康復技術和教育方法得以在本地順利應用。
除了專案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平臺還關注到受助殘障群體在公共衛生事件期間所遭受的心理創傷。長時間的隔離和生活不便,讓許多殘障兒童和他們的家庭產生了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成奇勳和曹尚佑決定組織專業的心理輔導團隊,為受助群體提供心理支援和幫助。
心理輔導團隊透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了一系列心理輔導活動。他們為殘障兒童開設了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透過遊戲、繪畫等方式,幫助孩子們緩解焦慮情緒,增強心理韌性。在一次線上心理健康課程中,心理輔導老師帶領孩子們一起玩 “情緒卡片” 的遊戲,讓孩子們透過識別不同的情緒卡片,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同時,心理輔導團隊還為殘障兒童的家長提供了心理諮詢服務,幫助他們應對生活壓力,調整心態。
在為受助群體提供心理支援的過程中,平臺發現一些殘障兒童因為長時間無法接受正常的教育和康復訓練,出現了學習能力和身體機能下降的情況。成奇勳和曹尚佑立即組織教育專家和康復治療師,為這些孩子制定個性化的教育和康復計劃。他們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調整教學內容和康復訓練方案,幫助孩子們儘快恢復到正常水平。
隨著一個個問題的解決,邊境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