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場國際文創展會的餘暉中,孩子們帶著榮耀與夢想回到了學校。但成奇勳和曹尚佑明白,這僅僅是夢想旅程中的一個站點,更多的挑戰與機遇正等待著他們。
展會結束後的一週內,成奇勳和曹尚佑的辦公室電話鈴聲此起彼伏,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創企業和機構紛紛表達合作意向。其中,一家總部位於法國的知名文創集團 ——“artvoya” 表現出了極高的熱忱。他們希望能與孩子們的團隊共同開發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創產品,並在全球範圍內推廣銷售。
成奇勳和曹尚佑深知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遇,可他們也清楚,跨國合作必然伴隨著諸多複雜問題。在與 “artvoya” 的首次視訊會議中,語言不通和文化差異的問題便初現端倪。會議剛開始,“artvoya” 的專案負責人 c 用流利的英語闡述著他們的合作設想,然而,由於翻譯的一些細微偏差,導致部分內容讓成奇勳和曹尚佑理解起來有些吃力。
在討論合作細節時,文化差異帶來的分歧更加明顯。c 提出希望在文創產品中融入大量法國浪漫主義文化元素,以迎合歐洲市場的喜好。但成奇勳和曹尚佑認為,孩子們的作品之所以獨特,正是因為融入了他們自身的生活感悟和本土文化特色。如果過度融入法國文化元素,可能會失去作品原本的靈魂。
成奇勳禮貌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c 先生,我們非常感謝貴公司的合作誠意,也理解您對歐洲市場的考慮。但我們的孩子們創作的作品,是他們內心世界和成長經歷的真實寫照,這些作品中蘊含的本土文化和殘障兒童獨特的視角,才是吸引全球觀眾的核心所在。我們希望在保留這些特色的基礎上,尋找與法國文化的融合點,而不是完全改變作品風格。”
c 聽後,微微皺眉,似乎對這個觀點有些難以理解。短暫的沉默後,曹尚佑補充道:“比如,我們可以將孩子們作品中的一些溫暖情感和對生活的熱愛,與法國浪漫主義文化中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相結合,透過巧妙的設計,創造出既具有本土特色又能被歐洲市場接受的文創產品。”
經過一番深入的交流,c 逐漸理解了他們的想法,並表示願意重新考慮合作方案。會議結束後,成奇勳和曹尚佑深知,要讓這次跨國合作順利進行,還需要做更多的準備工作。
為了增進雙方的瞭解,成奇勳和曹尚佑決定邀請 c 來學校參觀,讓他親身感受孩子們的創作環境和生活氛圍。c 抵達學校的那天,孩子們早早地站在校門口迎接。那個曾經手部顫抖如今已是團隊核心的孩子,緊張又興奮地用英語說道:“wele to our school!” c 微笑著與孩子們一一握手,眼中滿是好奇與期待。
在參觀過程中,c 被孩子們的熱情和專注所打動。他走進工作室,看著孩子們認真創作的模樣,不禁感慨:“這些孩子的眼神中充滿了對夢想的執著,這是我在其他地方從未見過的。” 當他看到那個患有腿部殘疾的孩子在輪椅上專注地雕刻時,c 走上前,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豎起大拇指稱讚:“you are aazg!”
參觀結束後,c 對合作充滿了信心。他與成奇勳和曹尚佑再次坐到一起,商討合作細節。這一次,他們的溝通更加順暢,很快就確定了合作的大致框架。然而,在具體的產品設計和生產環節,又出現了新的問題。
由於歐洲對產品質量和環保標準有著嚴格的要求,孩子們之前的製作工藝和材料選擇需要進行大幅度的調整。這意味著他們需要學習新的製作技術,尋找符合歐洲標準的原材料。
成奇勳和曹尚佑組織教師團隊和孩子們召開會議,向大家說明了情況。孩子們雖然有些擔心,但他們的眼神中依然充滿了堅定。那個患有聽力障礙的孩子用手語表達:“我們不怕困難,我們可以學習新的技術,只要能讓我們的作品走向世界。”
為了幫助孩子們掌握新的製作技術,成奇勳和曹尚佑邀請了國內的工藝專家和環保材料供應商來校進行培訓和指導。在培訓過程中,孩子們認真學習,積極提問。工藝專家詳細講解了歐洲標準下的雕刻技巧和繪畫顏料的選擇,環保材料供應商則展示了各種符合標準的原材料,並介紹了它們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們逐漸掌握了新的製作技術,也找到了合適的原材料。在一次試生產中,孩子們按照歐洲標準制作出了一批文創產品。這些產品不僅保留了孩子們獨特的創意和本土文化特色,還符合歐洲的質量和環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