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產品的首批成果驚豔亮相後,成奇勳和曹尚佑本以為可以鬆一口氣,滿心期待著這些飽含孩子們心血的作品能在市場上大放異彩。然而,現實卻給他們潑了一盆冷水。產品上市後的前幾周,銷售情況十分慘淡,文創店的貨架上,那些精美的文創產品無人問津,冷冷清清地擺放著。
成奇勳和曹尚佑得知銷售資料後,心急如焚。他們立刻與文創企業的李總會面,商討對策。李總滿臉愁容,無奈地說:“我也沒想到會是這樣的情況,產品質量和設計都無可挑剔,可就是賣不出去。” 成奇勳沉思片刻,說道:“或許是我們的宣傳推廣做得不夠,沒有讓更多人瞭解到這些產品背後的故事和意義。” 曹尚佑也點頭表示認同:“沒錯,我們得想辦法讓消費者看到孩子們的努力和才華,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
為了找到問題的根源,成奇勳和曹尚佑決定親自去文創店做市場調研。他們站在店裡,觀察著來來往往的顧客,發現大多數人只是匆匆掃一眼產品,便轉身離開。成奇勳主動上前詢問一位年輕的顧客:“您好,請問您對這些文創產品不感興趣嗎?是覺得哪裡不滿意呢?” 顧客皺著眉頭回答:“這些產品看著是挺精緻的,但我不太清楚它們和普通文創有什麼區別,也不知道背後有什麼特別的故事。” 這個回答讓成奇勳和曹尚佑恍然大悟,他們意識到,產品缺乏獨特的賣點和情感傳遞。
回到學校後,成奇勳和曹尚佑組織孩子們和教師團隊,召開了一場頭腦風暴會議。會議室內,大家圍坐在一起,各抒己見。一個孩子站起來說:“我們可以把我們創作的過程拍下來,做成影片,讓大家知道我們有多努力。” 另一個孩子也提議:“還可以在產品包裝上印上我們的照片和故事,讓大家更瞭解我們。” 成奇勳和曹尚佑認真傾聽著每一個建議,不時點頭稱讚。
經過一番討論,他們制定了一套全面的營銷方案。首先,他們邀請了專業的攝影團隊,拍攝了孩子們創作文創產品的紀錄片,從古鎮採風尋找靈感,到設計過程中的反覆修改,再到製作時的專注與堅持,每一個細節都被記錄下來。紀錄片中,那個患有腿部殘疾的孩子坐在輪椅上,專注雕刻的畫面尤為感人;還有那個手部顫抖的孩子,經過無數次練習,終於完成精美作品的瞬間,讓人動容。
其次,他們重新設計了產品包裝,在包裝上印上了孩子們的照片、簡介以及創作心得。每一件產品都附上了一張小卡片,上面寫著孩子們的心聲:“雖然我們身體有殘障,但我們的夢想和大家一樣熾熱,希望您能:()逃生驚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