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奇勳和曹尚佑站在小山村的操場上,看著孩子們在新建的康復訓練室裡積極配合治療,在明亮的教室裡認真學習,心中滿是欣慰。但他們明白,公益之路沒有盡頭,新的挑戰隨時可能降臨。
回到公益組織總部,還沒等他們喘口氣,就發現財務報表上的數字令人揪心。隨著 “偏遠地區殘障兒童關愛行動” 規模不斷擴大,需要援助的孩子越來越多,資金缺口越來越大。成奇勳眉頭緊鎖,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尚佑,這資金問題不解決,很多計劃都沒法推進。” 曹尚佑看著報表,神情凝重地點點頭,“我們得再想想辦法,不能讓孩子們失望。”
他們決定再次向社會發起募捐活動,可這一次並不順利。之前的募捐活動已經讓不少愛心人士有所付出,再加上經濟形勢的波動,願意捐款的人明顯減少。成奇勳和曹尚佑一家家企業拜訪,一場場公益活動參與,每一次介紹專案時,成奇勳都飽含熱情,詳細講述著那些殘障兒童的故事和他們的改變。“這些孩子本就承受著身體的病痛,他們的未來不該被貧窮和困境束縛。” 他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試圖打動每一位潛在的捐贈者。
然而,很多企業都以預算有限為由婉拒了他們。在一次與一家大型企業的會面中,企業負責人聽完成奇勳的介紹後,面露難色,“我們很敬佩你們的工作,但公司最近在拓展業務,資金方面確實捉襟見肘,實在是有心無力。” 成奇勳強忍著失落,微笑著說:“理解,要是以後有機會,還希望能得到貴公司的支援。”
在四處碰壁的過程中,成奇勳和曹尚佑並沒有氣餒。他們開始反思募捐方式,決定利用新媒體平臺,製作更加生動、感人的宣傳影片。成奇勳親自參與影片的策劃和拍攝,他帶著攝影師再次來到偏遠地區,記錄下孩子們的生活日常、康復訓練的艱難過程以及他們對未來的憧憬。
在拍攝過程中,成奇勳遇到了一個患有聽力障礙的小男孩。小男孩特別喜歡畫畫,他用稚嫩的筆觸在畫紙上描繪著自己心中的世界,那裡有明亮的教室、和藹的老師和一起玩耍的小夥伴。成奇勳看著小男孩專注的神情,心中一陣酸澀。他輕輕拍了拍小男孩的肩膀,小男孩抬起頭,露出純真的笑容,雖然聽不見聲音,但他似乎能感受到成奇勳的關心。成奇勳決定將小男孩的故事作為宣傳影片的重點,他希望透過這個故事,讓更多人瞭解殘障兒童的內心世界和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影片製作完成後,成奇勳和曹尚佑在社交媒體上廣泛釋出,還聯絡了一些知名的博主和大 v 幫忙轉發。一時間,影片的播放量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人被這些殘障兒童的故事所打動,紛紛伸出援手。捐款數額逐漸增加,雖然距離目標還有一定差距,但也讓成奇勳和曹尚佑看到了希望。
與此同時,隨著志願者團隊的不斷壯大,新的問題也接踵而至。一些新加入的志願者對團隊的工作方式和理念不太理解,在工作中與老志願者產生了分歧。有一次,在討論如何為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制定康復計劃時,新志願者小李提出了一個與傳統方法截然不同的方案。他認為應該採用更加激進的方式,快速打破孩子的自我封閉狀態。而老志願者張姐則認為,自閉症孩子需要循序漸進的引導,過於激進的方法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兩人各執己見,爭論得面紅耳赤。
成奇勳和曹尚佑得知此事後,立刻組織了一次志願者內部交流會議。在會議上,成奇勳讓小李和張姐分別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小李激動地說:“我覺得我們不能總是按部就班,這些孩子需要更快的改變,不然他們的未來怎麼辦?” 張姐則耐心地解釋:“我理解你的心情,但自閉症孩子的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必須尊重他們的感受,不能操之過急。”
成奇勳認真聽完兩人的發言,說道:“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小李的想法很有創新,但張姐的經驗也很寶貴。我們不妨綜合考慮,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計劃。” 曹尚佑也接著說:“我們是一個團隊,應該相互理解、相互學習,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孩子們服務。”
在成奇勳和曹尚佑的調解下,小李和張姐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互相道歉。其他志願者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經驗,會議氣氛逐漸變得融洽。透過這次交流,志願者們對團隊的工作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團隊的凝聚力也進一步增強。
解決了內部矛盾後,成奇勳和曹尚佑繼續為解決資金問題而努力。他們又想到了一個新的辦法 —— 舉辦公益義賣活動。他們聯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