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章 沮授歸心

張塵命差人退了下去,又將詔令置於案上。

正準備處理些縣衙公務,堂外走進兩人,卻是沮授與張福。

二人一邊走,還一邊爭論著什麼,似是有些不快。

“大人。”二人來到堂內,上前見了一禮。

“不必多禮。”張塵皺了皺眉,輕斥一句道:“大老遠就聽見你們吵吵嚷嚷,成何體統!出了什麼事嗎?”

二人對望一眼,沮授說道:“大人,有一事,我二人意見相左,想請大人明斷。”

“哦?”張塵聞言,放下手中公文,道:“是何事?”

張福上前說道:“大人,城外流民日常需官府賑濟。卑職今日前去領糧,可是沮大人他卻不肯開倉。”

“嗯……”張塵聽罷,微微皺眉,沉思了片刻,問道:“公與,府庫中的存糧還有多少?”

張塵之前忽略了這點,在荒田收成之前,那些流民並無糧食,還需要官府的賑濟才能維持生計。

可是數千流民,每日耗費的糧食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沮授不肯開倉,莫非是府庫餘糧告罄?如果真是這樣,那倒確實有些麻煩。

只見沮授拱了拱手,回道:“回大人,存糧已不足千石。再照這般賑濟法,不出一個月,府庫必然空虛。”

張福一聽,不禁急道:“大人,縱使如此,也不能棄百姓於不顧啊!如今秋收未至,城外那些人唯有靠賑濟苟活,若不放糧,等同將他們逼上死路啊!”

張塵思慮片刻,又對沮授道:“張福所言,也合乎情理,那些人是遵從號召,才定居於此。若我們放手不管,只怕寒了百姓之心哪!公與,我知你並非薄情之人。此事,你可有對策?”

“大人,卑職以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今百姓衣食無著,官府若只一味放糧,只會養成其好吃懶做的惡習。眼下春耕已畢,農忙之時已過,何不讓他們用勞動來換取些糧食,豈非更有意義?”

“好!”張塵聽罷,頓時一喜:“公與大才,說的正中要害!”

“大人,這……是何意?”張福似有些不解地問道。

“張福,要是我沒記錯的話,這城牆似是年久失修了吧?”

“大人是想讓城外那些百姓修築城牆?”張福道,“可是,興建村落之事還在進行,百姓恐怕無暇他顧。”

沮授笑了笑,說道:“興建村落,是百姓自己居住,私也。修築城牆,乃為一縣城防,公也。這公與私之間的區別就在於,公事,官府必然給付酬勞。百姓得了銀錢,便可自行購買糧食。如此,官府便無需賑濟。”

張塵點點頭道:“不錯,公與之策,古已有之。昔年,商鞅所定之秦法,曾言明‘秦法不賑災’,便是此理。凡災荒之年,救災不賑災,予民生計方為上策。”

張福聽罷,恍然大悟,不禁感嘆道:“二位大人高見,老朽眼界短淺,實在慚愧!”

“無妨,你也是為百姓著想。”張塵笑了笑,又對沮授說道:“公與,此事宜早不宜遲,就著你去辦。不過,凡事也不可太急,不能一下子就斷了所有賑濟。先張榜告知民眾,府庫存糧不足,官府將逐步縮減賑濟。鼓勵百姓進山打獵,或是參與城防建設以換取銀錢。”

“大人思慮周到,卑職立刻去辦。”

二人領命而去,張塵又拿起公文,嘴角浮起了一絲笑意。

張塵還是頭一次感受到有人給出謀劃策的感覺。這沮授不愧是冀州第一謀士,有他在,廣平區區一小縣,何難治理?

傍晚,張塵出了縣衙,回到府內。

用過晚飯,張塵獨自在書房讀了會兒書,不覺已是酉正。忽然,門外傳來了萍兒的聲音,說是沮授前來拜見。

張塵一聽,趕忙叫萍兒將沮授請至書房相見,一面又叫下人備茶。

不多時,沮授來到書房,向張塵見了一禮道:“大人。”

“公與,來,快坐。”

張塵說著,與他來到榻前,對面跪坐著。

張塵道:“公與前來,所為何事啊?”

沮授言道:“大人那日言及田制一事,卑職回去細細思慮,終於有了些眉目,所以特來與大人商議。”

“哦?公與快快講來。”

張塵一聽,喜不自勝,這沮授果然效率頗高,短短几日便有了方略了?

沮授說道:“大人所言田制之法,旨在令民有其田。其實,本朝之初,此法亦有之。只是後來,朝政腐敗,官商勾結,田地大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