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章 黃湘和楊想想的4個月與4歲

幾分靈動與活潑。只見她亭亭玉立地站立在許願牆前,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有些勉強的微笑。那雙原本就不大的單眼皮眼睛,在這一刻更是因為笑容而眯成了一條細細的縫兒,瞬間變得格外的小,但卻別有一番可愛的韻味。

值得一提的是,楊想想這張照片的拍攝時間正值金秋時節。儘管她身著打扮較為簡單樸素,沒有過多華麗的裝飾,但依然無法掩蓋住這樣一個事實——她簡直就是小黃湘的翻版啊!尤其是當人們將目光聚焦到她那甜美的笑容以及獨具特色的眼睛部位時,這種相似之處便愈發凸顯出來,令人不禁感嘆基因的神奇力量。

然而,對於黃湘來說,她那僅有四歲的童年時光,在記憶深處卻並非美好。遙想 20 世紀 90 年代,當時社會經濟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大多數人的就業機會有限且不穩定。黃湘的父母便是如此,他們都未能在單位謀得一份穩定的工作。父親從事著建築行業,若要用如今時髦的詞彙來描述他的職業,或許可稱之為“建築工人”;但在那個時代,人們更習慣將其稱為“水泥匠”。母親則是一家工廠裡的普通工人,這家工廠專門生產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蚊帳和被子等物品。

由於夫妻倆整日忙於生計,根本無暇顧及年幼的女兒,無奈之下只能將黃湘託付給奶奶照看。只可惜,黃湘的奶奶不僅有著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更是個極度迷信之人。再加上小黃湘自小身體孱弱,猶如一個不折不扣的“病秧子”,幾乎每個月都會遭受發燒的折磨。每當此時,奶奶採取的應對之策往往只是簡單地給她穿上厚厚的衣物、蓋上層層疊疊的棉被,天真地以為只要讓孩子捂出一身大汗就能退燒。偶爾,奶奶也會帶黃湘前往附近的小診所就診,但每次看完病回家後,奶奶總會不停地抱怨:“這丫頭怎麼老是生病啊!看一次病就得花不少錢呢!”甚至有些時候,當常規方法都不奏效時,奶奶竟會求助於封建迷信手段——燒紙錢,妄圖以此驅走黃湘身上的病魔與高燒。黃湘的爸爸在家裡幾乎對他媽媽言聽計從,無論大事小情都以媽媽的意見為主導。如果按照當下流行的說法,那黃湘的爸爸無疑可以稱得上是個不折不扣的“媽寶男”。不僅如此,奶奶始終堅信黃湘生病完全歸咎於衣物穿著過少。哪怕是在嚴寒刺骨的冬季,奶奶也毫不手軟地給小黃湘套上足足十件衣裳!可憐那瘦小的身軀,愣是被層層疊疊的衣服撐得如同一個虛胖的圓球。

由於這般獨特的裝扮,小時候與黃湘一同玩耍的夥伴們總會無情地嘲笑她,使得本就內向敏感的黃湘愈發自卑起來。每次面對同伴們的譏諷,黃湘只能默默地低下頭,心中滿是委屈和無奈。

甚至就連鄰居阿姨偶然間贈予的一顆糖果,對於小黃湘來說也是一種奢望。在享受這份甜蜜之前,她必須小心翼翼地徵得奶奶的許可才行。長此以往,黃湘對果糖逐漸失去了興趣,這個特殊的習慣竟然一直伴隨她至今。如今的黃湘,即便面前擺放著琳琅滿目的各類果糖,也很難勾起她品嚐的慾望。

黃湘已經步入小學階段。有一天,文化館的老師們來到學校招收學員,各種各樣的興趣課程琳琅滿目。黃湘一眼就相中了電子琴,那優美動聽的琴聲彷彿能穿透心靈,讓她沉醉其中無法自拔。於是,滿心歡喜的黃湘回家後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母,滿心期待著媽媽能夠堅定地站在自己這邊,給予支援和鼓勵。

然而,事與願違。當奶奶得知黃湘想要學習電子琴時,立刻板起臉來,毫不留情地斥責道:“學那個有什麼用?簡直就是不務正業!還不如去報個閱讀班,多學點知識呢!”面對奶奶的強烈反對,媽媽顯得有些左右為難。儘管內心深處可能更傾向於支援女兒的選擇,但迫於奶奶的壓力,最終還是無奈地替黃湘報名參加了閱讀班。

就這樣,黃湘只能默默地放棄心愛的電子琴,走進了那個充滿文字的閱讀世界。在成長的道路上,類似這樣的事情屢屢發生,家庭中的種種束縛和限制讓她感到無比壓抑。黃湘現在回想,也不知道當初自己是怎麼長大的。

楊想想的四歲人生充滿了無盡的歡樂和溫馨,宛如被幸福的光芒所籠罩。每一天,都有親愛的爸爸和媽媽陪伴在她身旁,給予她無微不至的關愛與呵護。每逢週末來臨的時候,更是令人興奮不已,因為那意味著可以前往遊樂場、動物園或者海洋館盡情地玩耍。

在日常生活裡,黃湘始終不遺餘力地付出著,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竭盡全力為楊想想創造最優越的物質條件。她如此用心良苦,無非是想要填補女兒童年時期可能存在的空缺。儘管楊舒由於工作繁忙,只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