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了此次行程的終點——那個令人心馳神往的地方。
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座座散發著古樸韻味的建築,它們彷彿穿越時光而來,靜靜地訴說著過去的故事。這些建築的屋頂皆由漆黑的瓦片鋪蓋而成,宛如一片片神秘的黑羽,整齊地排列在一起;粗壯的木樁則如同忠誠的衛士般,穩穩地支撐起整座房屋。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那座名為“程陽橋”的橋樑了。一塊黑色的木匾高懸其上,上面用金色顏料精心書寫著它的名字,熠熠生輝。每當傍晚來臨,夕陽如同一幅絢麗的畫卷緩緩展開,將其柔和的餘暉輕輕灑落在橋上。此時的程陽橋彷彿被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閃耀著迷人的光芒,如夢似幻。
這個侗寨並沒有過多商業化的痕跡,依舊保留著那份淳樸與自然。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小巧的木板隨意地放置在路邊、牆角或是店鋪門口,上面寫滿了各種富有詩意的話語。比如那句“青春,是不停的告別還是不停的重逢”,讓人不禁陷入對青春歲月的回憶與思考之中;還有一句“我用餘生寫詩,詩裡有陽光和你”,更是充滿了浪漫情懷,讓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與溫暖。
沿著街道漫步,還能發現一家別具特色的酒館。這家酒館的店名簡單而直接,就叫做“有個小酒館”。酒館的大門兩側高高懸掛著兩排紅色的燈籠,微風吹過,燈籠輕輕搖曳,彷彿在熱情地歡迎過往行人的到來。酒館門前的左右兩側,則各自擺放著一個巨大的酒缸,裡面或許裝滿了香醇可口的美酒,正等待著有緣人前來品嚐。一座如巨人般矗立的宏偉鼓樓,引得眾人驚歎前輩那猶如鬼斧神工般的高超技術——獨柱鼓樓。平寨獨柱鼓樓宛如一位莊重而古老的守護者,靜靜地矗立在平寨的中央。它那獨特的建築風格和精湛的工藝令人讚歎不已。鼓樓高達數十米,由一根巨大的杉木柱子支撐著整個結構,宛如一把巨大的傘,為人們遮風擋雨。樓身採用了傳統的侗族建築風格,飛簷翹角,雕刻精美,充滿了濃郁的民族特色。登上鼓樓,俯瞰平寨的美景,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近處的稻田綠意盎然,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每當夜幕降臨,鼓樓燈火通明,成為了平寨的標誌性建築,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觀賞。平寨獨柱鼓樓不僅是侗族人民的文化瑰寶,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門前的遊客還是不少,都想登頂遙望高處的風景。一行人還去參觀了《絕地逃亡》的拍攝地。
晚餐肯定少不了侗族的特色菜。侗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擁有豐富多樣的美食文化。他們的特色菜包括酸湯魚、牛癟、血紅等,這些菜餚不僅口感獨特,而且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
酸湯魚是侗族的一道傳統名菜,以其鮮美的味道和獨特的製作方法而聞名。這道菜的主要原料是魚和酸湯,酸湯是由米湯或豆腐水發酵而成,味道酸辣可口。製作酸湯魚時,先將魚切成小塊,用鹽、料酒、薑片等調料醃製一段時間,然後放入鍋中煎至金黃色,再加入酸湯和各種蔬菜煮熟即可。酸湯魚的口感鮮美,魚肉鮮嫩,酸湯酸辣開胃,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菜餚。
牛癟是侗族的一道特色菜,也被稱為“百草湯”。這道菜的主要原料是牛胃裡未消化的草料和胃液,經過加工和烹飪後製成。製作牛癟時,先將牛胃裡的草料和胃液取出,用紗布過濾掉雜質,然後加入鹽、花椒、辣椒等調料煮熟即可。牛癟的口感獨特,有一種特殊的草香味,是一道非常有特色的菜餚。
血紅是侗族的一道傳統名菜,以其鮮美的味道和豐富的營養而聞名。這道菜的主要原料是豬血和豬肉,經過加工和烹飪後製成。製作血紅時,先將豬血和豬肉切成小塊,用鹽、料酒、薑片等調料醃製一段時間,然後放入鍋中煮熟即可。血紅的口感鮮美,豬血鮮嫩,豬肉香嫩,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菜餚。有菜餚自然少不了美酒。侗族人民以其獨特的釀造工藝,讓美酒口感醇厚,回味悠長。每一口酒,都彷彿在講述著侗族的歷史與文化。這些酒,有的清澈透明,有的色澤金黃,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楊舒和他的同伴們圍坐在一張擺滿了豐盛菜餚的大圓桌旁,這些都是具有濃郁侗族特色的美食。桌上有香糯可口的糯米雞、酸辣開胃的酸魚、鮮嫩多汁的竹筒飯等等,每一道菜都散發著誘人的香氣,令人垂涎欲滴。他們手持精緻的酒杯,杯中盛滿了侗族自釀的美酒。這酒清澈透明,醇香撲鼻,輕輕抿一口,那醇厚的味道便在舌尖散開,讓人陶醉其中。
此時,一群身著鮮豔民族服飾的侗族姑娘走了過來,她們手捧著鮮花,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唱起了歡快動聽的